美国财长盖特纳日前在ABC News一个访谈节目中,回应了穆迪对美国国债未来评级面临压力的忠告。美国媒体称,当被问及美国可能失去国债最高评级(AAA)的前景时,盖特纳表示,“那种情况永远不会在这个国家发生(That will never happen in this country)”。
品味盖特纳的表述,“will never”在整句话中显得格外响亮。其中的言外之意,是这位年轻财长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还是对白宫削减财政赤字信心十足?或者是推销美国国债的花言巧语?在笔者看来,皆而有之。
或许,美国逐渐向好的经济数据这杯美酒给盖特纳发出“豪言壮语”壮了些胆量。据美国商务部1月29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5.7%,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也是6年多来最大季度增幅。此外,美国劳工部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失业率为9.7%,近3个月来首次回归个位数。
但上述数据只能说明美国经济近况有所改善。若把目光放得更远些,美国经济复苏之路其实并不平坦。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低增长高失业将是未来数年美国经济的主旋律,而高财赤将成为奥巴马政府挥之不去的阴霾。令人头痛的是,目前奥巴马政府在提高就业率及削减财赤上依然拿不出应对良方。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说法,当下奥巴马的所作所为,无异于“赤字孔雀”,昂首阔步地推行一些缺少实效的做法,只图从中捞取政治加分。
时常发表“奇谈怪论”的保罗·克鲁格曼这回说的没错。为了平息外界对高赤字的担忧,奥巴马采取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举措,如冻结部分无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项目,建议终止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高收入家庭的减税计划等。但这些零敲碎打节省下来的资金,在2011财年3.83万亿美元(详见奥巴马2011财年预算开支报告)的财政预算和2010财年1.56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面前,都显得缺乏说服力。
还有人给誓言削减财赤的奥巴马算了一笔账:若按其计划到2013财年财赤降至7270亿美元,美国经济增速今年需要达到2.7%,2011年及2012年增幅更要达到3.8%和4.3%。但如此好看的数据更像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对美国经济2010年增速预估值多在2.5%以上,但对2011年的预估值没有一家超过3%。翻翻老账发现,近10年美国经济只在处于网络泡沫高峰期的2000年达到过4.1%。
此外,按照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和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的计算,美国债务总额与GDP的比率在2009财年为83%,之后沿着上升轨迹运动,在2010财年攀至94%,2011财年将达99%,2012财年将升至101%。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就评论说,山姆大叔还在放任借贷规模继续膨胀而缺乏削减财赤的真正意愿,这样的态度总有一天可能会令投资者对美债的信心完全丧失。
假如那一天来临,即便美债还贴着最高评级的标签,除自欺欺人外,就是把债主一起拉下水。
如此看来,盖特纳口中的“永远不会”似乎并不保险。这不禁令人担心起他首次访华期间做出的承诺:“中国所持美元资产非常安全”,还保证美国会削减巨额赤字,未来会谨慎地善用开支,不会不停借贷。但愿盖特纳能一诺千金,而不是与全球债主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
美国财长所说的“永远”有多远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从1.6万亿“卖地”收入中看到什么
·郎咸平:2010防止因投资环境恶化而制造资产
·中国经济潜力十足
·中信证券胡一帆:全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速仍需保持适当水平
·樊纲:中国在2011年很可能进入新繁荣期
·房产加剧收入差距 “控房价”要和“增收入”
·易宪容:中国经济直面“信贷适度增长”难题
·郎咸平:2010防止因投资环境恶化而制造资产
·中国经济潜力十足
·中信证券胡一帆:全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速仍需保持适当水平
·樊纲:中国在2011年很可能进入新繁荣期
·房产加剧收入差距 “控房价”要和“增收入”
·易宪容:中国经济直面“信贷适度增长”难题
·经济是否疑似过热
·CPI“盘整”调低加息预期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扰动资本市场:欧盟上火 A
·经济结构主动调整 新一轮增长将展开
·警惕主权债务危机对A股市场潜在冲击
·主权债务尚不会引爆全球危机
·转变重点应在发展第三产业
·房地产调控思考:像控通胀一样控房价
·CPI“盘整”调低加息预期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扰动资本市场:欧盟上火 A
·经济结构主动调整 新一轮增长将展开
·警惕主权债务危机对A股市场潜在冲击
·主权债务尚不会引爆全球危机
·转变重点应在发展第三产业
·房地产调控思考:像控通胀一样控房价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