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市场数据 >> 正文
5年170个方案 股权激励想说爱你不容易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4月14日 07:47 李坤  证券时报 
  股权激励作为引入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变革,曾受到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热切期待和热烈追捧。如今5年过去了,推行和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数量并不多,仅有不到10%的公司推出过股权激励方案,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方案得到实施。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股权激励的狂热追捧也有所消退。这项被称之为将经营层与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的制度有点备受冷落的意味。

  5年仅170个方案

  国内最早研究股权激励问题的专家和君创业总裁李肃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天生具有推行股权激励的强烈动力。"但是现实表明,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动力并不那么充足。

  WIND统计显示,自2005年7月1日金发科技发布A股市场第一个股权激励预案以来,近5年间沪深两市总共推出170个股权激励预案,推出预案的公司总数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比例不到10%。而且这些预案中只有约三分之一最终获得实施,合计54家。通过股东大会但尚未实施的9家、终止方案的64家,其余43家仍处于预案阶段,但多数已经基本作废。

  从年份来看,自2005年首份股权激励预案推出以来,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预案的数量存在很大的波动性。2005年共有7家,2006年为40家,2007年为9家、2008年为73家、2009年为28家、2010年目前为止为13家,整体上表现为先逐年升温而后逐渐降温的态势。

  "股市的周期性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推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李肃认为,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高管一般会选择在股市周期的低点、公司股价处于低估时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这一点从统计数据得到了印证。2007年A股市场一路上涨并最终创下了历史最高点,当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推出数量最少,仅有9个股权激励预案推出。相反,2008年是A股市场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年,但也是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预案数量最多的一年,共有73个预案出炉。

  股市周期变化不仅对股权激励预案推出有影响,而且对股权激励的实施也有重要影响。公开资料表明,由于股价下跌太快,下跌太猛,很多股权激励预案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后续程序就已经失去了效果。如名流置业2008年4月11日推出股权激励的行权价为12.32元/股,但是到2008年9月27日名流置业宣布终止股权激励时,除权后的股价已经跌至3.40元/股,复权价约为5元/股,已经大大低于行权价格。当年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因此2008年不仅是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最多的一年,也是方案被迫终止数量最多的一年。

  监管过严?

  "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的监管日益加强,是导致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人士认为。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为进行规范的主要包括证监会于2006年初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及随后2006年3月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出台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8年5月和8月份证监会相继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3号文。上述人士认为,这些规定中的有些内容大大抑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动力,尤其是抑制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动力,国有控股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数量明显偏少。比如国资委要求"激励对象长期激励预期价值或收益占薪酬总体水平的比重原则上控制在30%以内"等等。

  另外,该人士认为,备忘录3中规定"不允许大股东直接向管理层转让股份作为激励",直接就堵死了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一道门。首先这项规定意味着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所做的方案基本作废,同时这种规定也增加了股权激励的复杂程度。

  记者调查发现,备忘录1、2、3发布之后确实有一批上市公司因股权激励不符合规定要求而终止或者重新修订了方案。不过,据记者对2008年以及之前推出的预案分析,在上市公司中采取大股东转让股份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并不多。2005年至2008年9月期间,只有13家公司采取了这种股权激励方式。其中金发科技、中信证券、格力电器等8家公司在该规定出台前得到全部实施,深振业部分实施,后续方案终止。在备忘录公布后仍未实施的方案要么按规定进行了修订,要么终止了股权激励计划。

  上述人士则认为,备忘录3中的规定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有意义,但是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则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复杂程度。

  备忘录中关于不允许对上市公司监事进行股权激励的条款在中国当下的公司治理状态下,也成为抑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重要因素。因为该规定会使得监事阻挠经营层推出股权激励。

  李肃认为,由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天生就具有进行股权激励的动力,对其推动股权激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非常必要,可以防止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尤其是对股权激励设置业绩门槛非常必要,因为在2005年推出的一些股权激励方案中多数没有业绩要求。

  但是李肃同时认为,监管层在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行为的过程中有些条款确实抑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进推动股权激励的动力,值得斟酌。比如名义上,我国的股权激励政策属于备案制,上市公司董事会通过股权激励预案后向证监会递交备案材料,只要20个工作日内证监会未提出异议的,即可召开股东大会投票表决该方案是否可施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预案出台到最后实施的时间通常要六七个月。

  新年新变化

  "2010年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运作实施的时间明显缩短,这是值得关注的新气象。"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向记者表示。记者也发现,以前上市公司从股权激励预案推出到进入实施阶段一般所需时间在半年左右,但是今年推出的13个预案中目前已经有2家公司进行到实施阶段,2家通过股东大会,所需时间不超过3个月时间。

  李肃认为,这些新推出的方案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尝试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首先表现为上市公司对于监管规则的理解更为透彻、股权激励方案的合规性大大提高,因不合规范要求而终止股权激励的案例大大减少;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预案中设置的业绩门槛也非常高,这对于被激励对象和上市公司以及广大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其次,从这些公司股权激励的进展速度来看,也表明监管层的监管效率在提高。这对于众多民营上市公司推进股权激励来说是一项利好。

  不过,也有投资者对目前股权激励中设置的高业绩门槛表示怀疑,认为预案设置的业绩目标太高,上市公司很难实现。记者采访发现,持有这种观点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而且值得关注是,与之前二级市场持续热捧股权激励不同的是,除了极少数公司的股价在预案推出前后大涨之外,今年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股价要么毫无反应,要么见光死,如杭萧钢构、石基信息、顺络电子、长园集团、泸州老窖、光明乳业、金地集团、华海药业、武汉凡谷、卧龙地产、七匹狼等等。

  平安证券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师则认为,不是上市公司的业绩门槛设置太高导致投资者不再追捧股权激励方案,而是这些公司股价目前估值太高,失去了追捧的价值。

  "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股权激励其实非常看重。"尹中余认为市场不再追捧股权激励概念股票并不能否认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促进作用。

  从最早实施股权激励的金发科技、农产品、中信证券、格力电器、新大陆等公司最近几年的业绩来看,除了中信证券受证券市场周期性影响波动较大外,其他公司的业绩变化比较平稳,最为突出的是格力电器近4年来连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每年都持续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264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422亿元,净利润2006年的从6.9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9.67亿元。

  历年股权激励预案极其进展情况

  年份预案数实施数量终止数量剩余预案数量通过股东大会数量

  2005 75 1 1 0

  200640 23 11 51

  2007 94 5 0 0

  200873 12 4412 5

  200928 8 3 161

  201013 2 0 9 2

  合计 17054 64 439

  制表:李坤数据来源:wind

  2010年股权激励推进情况

  代码名称方案进度激励标的物激励总数(万股/万份)预案公告日

  600477.SH杭萧钢构董事会预案股票1,960.002010-1-15

  002138.SZ顺络电子股东大会通过股票739.702010-1-20

  600597.SH光明乳业董事会预案股票869.532010-1-21

  600383.SH金地集团股东大会通过期权9,937.002010-1-15

  002011.SZ盾安环境董事会预案期权1,450.002010-1-19

  000568.SZ泸州老窖实施期权1,344.002010-1-23

  002153.SZ石基信息实施期权288.402010-1-23

  600525.SH长园集团董事会预案期权1,023.002010-1-27

  600521.SH华海药业董事会预案期权1,875.002010-3-3

  002194.SZ武汉凡谷董事会预案期权518.702010-3-6

  002139.SZ拓邦股份董事会预案期权700.002010-3-9

  600173.SH卧龙地产董事会预案期权1,223.002010-3-9

  002029.SZ七匹狼董事会预案期权370.002010-3-10

  制表:李坤数据来源:wind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