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出口1317.6亿美元,增长48.5%。分析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复苏强于预期是推动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而5月出口增速已经达到年度高点,未来增速将逐步有所回落。
出口增速远超预期
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值2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其中出口1317.6亿美元,增长48.5%,比上月加快18.1个百分点;进口1122.3亿美元,增长48.3%。近50%的出口增速远超此前机构35%的预测值。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表示,进出口值大幅增长显示出中国政府扩大内需以及促进双边贸易取得了积极成效。他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通过广交会、昆交会等,大大促进了出口状况,同时,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更是表现出色,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目前的出口超高速增长更多的是对前期下跌的补涨,“今年4月和5月,出口单月环比(季调后)均现超10%的超高速增长,对于两个月的出口环比大幅反弹,我们认为更可能是对前期下跌的补涨。”
“在环比补涨推动的出口强劲反弹背后,其真实情况依然是,我国出口在继续恢复,但却算不得异常强劲。”鲁政委说。
外需复苏强于预期
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复苏强于预期是推动中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4%和50%。5月份的外贸数据并未体现近期欧洲债务危机或欧元走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目前的数据还较乐观,但分析人士普遍对记者表示,5月出口增速已经达到年度高点,未来增速将逐步有所回落。
鲁政委说:“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变化,大约要到3个月之后的出口数据上才能看到,给定目前人民币对欧元已同比升值15%左右,我国对欧元区的出口会由此前的两位数增速降至个位数。也就说,大约在7-8月份,我们将能够清晰看到中国对欧元区出口的下滑。”不过他也表示,这种负面影响是可控的,“因为其他地区经济仍继续恢复,相对去年,今年的出口环境仍然要好得多”。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认为,随着欧盟缩减开支计划的展开,下半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将会有所下降。他表示,自5月后,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则预计,出口增速将从三季度开始放缓,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实际出口量的增长将继续快于进口,从而使得2010全年外贸顺差规模仍然可观。
大幅逆差显示我国内需旺盛
从分项数据看,今年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504.3亿美元,增长46.9%,高出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61.5亿美元,增长32.5%;进口2942.8亿美元,增长62.2%,高于同期全国进口总体增速4.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81.3亿美元,而2009年同期则为顺差119.6亿美元。一般贸易出现较大幅度的逆差,意味着我国的内需市场较旺盛。
从出口商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加快。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374.3亿美元,增长34.6%,高出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1.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4%。
(责任编辑:黄珂)
外需恢复性增长助推 我国5月出口同比大增近50%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5月份进出口增逾48% 专家:美或借此做文章
·《经济学人》封面文章:徒劳之举
·人民日报:最低工资上调为何不能多一点
·欧洲债务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形势
·巧妙运用政策工具化解经济“两难问题”
·陈思进:房地产税很犀利
·社科院称即使CPI超3%也不代表通胀
·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GDP式增长“两面
·《经济学人》封面文章:徒劳之举
·人民日报:最低工资上调为何不能多一点
·欧洲债务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形势
·巧妙运用政策工具化解经济“两难问题”
·陈思进:房地产税很犀利
·社科院称即使CPI超3%也不代表通胀
·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GDP式增长“两面
·统计局: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7.1%
·统计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3.1%
·统计局: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
·1-5月固定资产投资67538亿 同比增长25.9%
·5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
·世行: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5月进出口额大增48.4% 贸易顺差近200亿美元
·统计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3.1%
·统计局: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
·1-5月固定资产投资67538亿 同比增长25.9%
·5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
·世行: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5月进出口额大增48.4% 贸易顺差近200亿美元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