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拯救民众信心比臆测“二次调控”更紧迫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9月29日 10:07     陈庆贵 红网 
  一直停留在理论上的楼市二次调控,近期或许会突然现身。市场传闻,国务院多个部委将在近日联合对外发布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文件,进一步落实今年4月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被称为史上“最好的”“最严厉”的“新国十条”发力将近半年,近期全国楼市呈现回暖端倪,个别地区惊现量价齐涨异象。公众不禁诘问,中国楼市是不是中了“愈调愈涨”的魔咒?公众也有理由担心,此轮调控是不是又要重蹈“涨价—调控—再涨价—再调控”覆辙,重陷“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怪圈?我承认,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坊间风声鹤唳出现诸如“二次调控”传闻,以表达“柳暗花明又一村”众望,应当说是意料中事。问题是,“二次调控”会不会横空出世“麻雀还在天上飞”,谁也不能保险笃定。进一步说,即便所谓的“二次调控”真的如期而至,又当奈楼台市几何?

  老实说,当下中国楼市调控并不缺少政策,而是缺少执行力度和落实到位。不客气地说,近年数轮房地产调控之所以未能走出“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怪圈,有调控政策无的放矢、剑走偏锋成因,但我更相信,监督部门执行和地方政府落实不力甚至消极抵制才是最重要成因。因为,就算调控政策真有先天软肋瑕疵,只要部门执行和地方落实到位,也不至于落得“愈调愈涨”下场;反之,再好的调控政策,设如部门执行不得力地方落实不到位则必致“拳头打在棉花上”,照样导致“愈调愈涨”结局。这一认知大抵已成为目下业界学界政界的共识。

  令人诟病的是,“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怪圈已然衍生不妙后果,民众对房价的不满正在转向对调控的不满。27日《人民日报》刊发网络调查显示,超八成网友认为当前“国十条”调控政策落实不力。究其原因,网友选择排在前三的分别为“地方政府在调控中没有尽职尽责”、“调控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效力被市场消化”、“监管机构对违规开发商处罚不够严厉”。

  民众对调控不满比对房价不满更可怕。因为,后者可以通过藉以持续调整改进调控政策,有可能或最终势必迫使房价回归理性;而前者不消弭,则不利于政策顺畅实施进而逼迫房价回归理性。近年历次让公众寄予厚望的调控“重拳”“给合拳”落空,让不少民众心灰意冷,调控在民众心理上业已产生“狼来了”效应。现时,面对购买力与房价剪刀差扩大趋势,不少越等越买不起房的居民宁愿信任志强“迟买不如早买”的劝告,而不信调控政策和媒体表态。“狼来了”昭示一个朴素道理,一而再再而三虚张声势失信于人,结果势必导致相对人逆反心理。到头来,当“狼”真的来了别人反而不信了。同理,楼市调控一旦失去民众信心的策应配合,再好的调控政策再到位的执行落实恐怕也难以如愿以偿,甚至适得其反。

  就本轮调控观察,“一次调控”尚未用足,根本无须臆测“二次调控”。“新国十条”中除了第三条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地外,其他措施大抵尚处刀枪入库存而未用状态。比如“新国十条”曾明确要求,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住建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然而这一貌似严厉的话说过近半年,一些热点城市至今也未出台相关细则。“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的人们到是见了不少,被“追究责任”的却一个也没有,如是“稻草人”执行力被普遍认为楼市难以调整到位的主因。

  我注意到,26日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要求坚决贯彻落实“新国十条”政策、继续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地价合理调整。在我眼中,其中并无超过“新国十条”的实质内容,因此,我不信“二次调控”之说,我顶多相信其只是推高坊间意测“二次调控”的预期信号。

  信心比黄金重要,楼市调控须臾离不开民众信心支撑。解铃还须系铃人,本轮调控亟须找回部门执行力和地方落实力,从而拯救恢复民众信心。退一步说,即便真的盼来“二次调控”,也同样须要先找回部门执行力、地方落实力和民众信心。因为无有后者,遑论“二次调控”,纵有“N次调控”又有何益?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