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放水,韩国、印度加息拦水,中国央行也在忙着修“池”蓄水,从加息到上调存款准备金,再到严格结售汇头寸管理,政策收紧之势步步紧逼A股市场。本周五,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基点,半个月内两调存准,政策之紧,能够紧到几何?之前股市对热钱的美好预期为何瞬间消失不见?
民生艰辛促使货币收紧
一个多月内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一次加息,10月份的CPI指数又创下近25个月的新高,至此央行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提高到了近期少有的高度,直接引发了投资者对未来流动性的悲观预期。从CPI指数的构成看,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依然是食品价格。10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上涨贡献了74%。据商务部监测,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主要蔬菜批发价格同比上涨了62.4%。本周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看来继房地产的调控之后,调控的组合拳又开始打向农产品了。
类似情况出现于2007年下半年。以2007年8月份的CPI数据为例,当月CPI创下了11年的新高,达到6.5%,而食品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度达到95%。当时商务部也出台了多项调控价格的措施。但从当时的结果来看,CPI一路上涨到2008年初才见顶回落(见图1).
短期顺差扩大再添流动性
除食品价格引发的高通胀,当前与2007年的另一个类似在于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使央行被迫投入过多基础货币。10月份我国贸易顺差额为271.5亿美元,环比大幅增加60%,创年内第二高,已接近2007年的值(见图2),同时10月份外汇占款突破3000亿人民币,货币投资增量出现了较明显的反弹——M2同比增速达19.3%。这其中为对冲贸易顺差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功不可没。
10月份进口额突然下降是贸易顺差反弹的主要因素,当月进口值比过去三个月均值低了10%,是今年3月份以来最低。海通证券分析认为,进口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因素,从往年来看,10月进口环比几乎总是下滑,幅度超过10%,而今年10月工作日较9月份减少5个,因此环比下滑15%容易理解。那么贸易顺差能否持续?安信证券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能周期末端,顺差收窄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高华证券却认为,政府进一步紧缩政策将抑制国内需求和进口的增长,从而导致贸易顺差短期面临再次扩大的风险。
中国或已经进入加息周期
但是对于输入型和结构型的通胀,短期价格控制显然无能为力。据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的说法,推升此轮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来自于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行政手段对价格实施调控的同时,货币政策也紧随其后。
市场猜测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年内将再次加息。“是否加息,何时加息,要根据CPI的变化,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而由于食品价格高涨,各券商估计11月CPI再创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年底或明年初再加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安信证券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如果11月份CPI再创新高,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难排除。”东方证券认为“在存准率达到历史高位后,进一步上调空间相对有限,在通胀形势仍有恶化可能的情况下,年内再度加息仍存较高概率”。
中国是否进入了加息周期?各方意见并不一致。东方证券明确表示,“10月中旬的加息以及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非常明确地显示货币政策正式转向紧缩态势,新一轮加息周期已经开启”。安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券商也认为此轮加息周期已经展开。但中金公司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不至于显著紧缩。
QE2,QE3?QEn? 水龙头难拧住
中国等新兴国家通货膨胀,可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却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美国继续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欧盟爆出的爱尔兰危机,令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这种趋势还可能继续下去,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刚刚出台了QE2的美国还可能继续出台QE3,“即使美国接下来每月增加30万人非农就业,到2011年底美国失业率可能仍将维持在8%以上的水平。如果核心通胀水平没有明显改善,不排除美联储需要进一步实施QE3”。
对于长期受流动性推动的A股而言,除了关注美国的政策,还要看中国对热钱的“防洪技术”。前段时间因为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理论”,股市着实躁动了一阵子,但这种躁动源自投资者一厢情愿的解读。目前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解释了周小川行长的“池子”理论,“‘池子’是一个政策的组合,这个组合既包括我们对流入外汇的管理,也包括外汇结汇的管理和结汇后人民币用途的管理,还包括中央银行针对国际收支状况、外汇流入的状况货币政策的各项工具”。看来,“池子”并非就是股市。
马德伦副行长所说的这个“池子”正在抓紧建设,除了前期调存准和加息等货币政策外,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结售汇头寸管理到结汇联网核查等各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综合来看,未来流动性将处于一个内收紧、外放松的状态,而无论是应对国内通胀还是国际热钱,监管层都将更多地应用“组合拳”来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政策“组合拳”砸向过剩流动性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重启加息后一个月内 央行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
·李稻葵:央行还会加息 热钱并不可怕
·中国面临内外需双紧缩 专家称2013年经济或现
·国务院:必要时将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巴曙松:将有一张政策清单应对热钱和通胀
·忧通胀致人们消费意愿下降
·大宗商品:资产化的渐进步伐
·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维持稳健
·李稻葵:央行还会加息 热钱并不可怕
·中国面临内外需双紧缩 专家称2013年经济或现
·国务院:必要时将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巴曙松:将有一张政策清单应对热钱和通胀
·忧通胀致人们消费意愿下降
·大宗商品:资产化的渐进步伐
·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维持稳健
·中央决心稳定物价 年底CPI或小幅回落
·巴曙松:将有一张政策清单应对热钱和通胀
·陶冬:预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5年内不会退出
·加息升值:各自为政 并行不悖
·重启加息后一个月内 央行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
·大宗商品:资产化的渐进步伐
·统计局发改委:前三季度26个地区GDP能耗回落
·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维持稳健
·巴曙松:将有一张政策清单应对热钱和通胀
·陶冬:预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5年内不会退出
·加息升值:各自为政 并行不悖
·重启加息后一个月内 央行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
·大宗商品:资产化的渐进步伐
·统计局发改委:前三季度26个地区GDP能耗回落
·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维持稳健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