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需引起重视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4月29日 09:38     岳振 中国经济时报 
  如果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在高位波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2020年以后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难以找到妻子,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调查数据称,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公报称,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但本次的统计公报没有涉及出生性别比,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释说,是因为“还在汇总评估阶段”,但他同时也透露了“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和2005年及2009年的数据相比略微有一些下降。

  马建堂直言,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还是高于正常范围,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这个数据反映的挑战和矛盾。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进一步在就业、工资等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

  出生人口性别比指平均每100个新出生女孩所对应的新出生男孩数,这个比例的正常水平是105—106。也就是说,当前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与正常值相比,高出13—12.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受到人口学者和媒体关注,很多学者直接用这个数据来说明男女比例失衡的后果,比如畸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对适龄人口的婚配产生很大影响,导致系列社会问题。比如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即意味着同时期出生的118个男婴在达到婚育年龄后,至少有18个男性无法找到配偶。

  资料显示,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出生性别比都在正常范围,八十年代初开始偏高,且持续快速上升,从1982年的107.1上升到2000年的116.9,2005年达到118.6,2007年更是达到120.2.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已经发生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将导致2020年时20岁—45岁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左右。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更难,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人口学者曾毅此前提供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研究报告称,“如果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在120左右高位波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2020年以后婚龄男性多于女性数字将大大超出3000万,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难以找到妻子。”

  有研究显示,中国2000年执行一孩半(即只允许独女户生二孩)政策与在晚育前提下普遍允许生二孩政策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24.7与109.0。执行一孩半政策地区2000年的女婴死亡率偏离正常比例高达99.9%,是执行二孩政策地区的1.75倍。

  曾毅的分析认为,现行在52.9%人口中执行的一孩半政策客观上助长了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该政策实际上是在暗示:“生女孩的价值远远比不上生男孩,需要再生一个。”这一在理论上可称为“心理暗示导向作用”的政策影响,使得本来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更难消除。在排除女婴漏报比男婴更严重的影响之后,我国一孩半政策地区大约有19%的第一孩为女孩的夫妇做性别鉴定而流女保男,而二孩晚育政策地区的这一比例只有4.6%。

  多数学者认为,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大幅度偏高的最主要原因。

  在一些提倡逐步调整现行生育政策、适度放宽二胎的观察者看来,过低的总和生育率刺激了部分家庭要生男孩的心理,对道德伦理构成冲击,并且导致畸高性别比的出现。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