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上市公司正成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获取应急资金的来源
为了遏制地方债可能带来的危局,地方政府及地方国资委正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以应对未来地方债偿债高峰。因此,掌控着654家上市公司股权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可能将此作为一个应急出口。
这并非臆测,来自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和大宗交易的记录为此提供了佐证。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在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的654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以来被减持金额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四成。
与此同时,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金额也出现同比212%的大幅增长,其中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的成交额同比增加8成。
地方政府减持套现33亿
根据上市公司减持公告,我们发现,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掌控的654家上市公司中,有58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合计减持金额达到112.5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或国资委作为控股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共有21家,减持记录有32笔。如果再加上地方国资委以非控股股东身份减持的股份,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及国资委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份达到1.76亿股,套现金额为33.1亿元。
上述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的减持涉及的上市公司有25家,有10家公司被减持金额超过1亿元。减持金额列在前3名的上市公司是华新水泥、湘电股份和马应龙,均超过3亿元。
其中,又以华新水泥遭遇的减持额最多。该公司今年发布减持公告显示,公司大股东华新集团在上半年进行了三次减持,其减持的股份是其所代持的国有股。而这些国有股的真正主人是黄石国资委。通过上述减持,黄石国资委从华新水泥处套现7亿元资金。
不过,由于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06%,业绩有望持续向好,黄石国资委的大规模减持并未对公司股价构成影响,今年6月以来,华新水泥反而逆市上扬11%。
另外两家遭遇大幅减持的公司——湘电股份和马应龙则分别遭到湖南国资委和武汉国资委的减持,其减持额分别达到5.86亿元和3.09亿元。
套现额同比增四成
从最近三年的减持数据来看,2010年和2011年两年地方政府的减持金额同比均出现大幅上升。
为了将现状和过去情况进行对比,我们按照前述统计路径,对2009年和2010年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的减持进行了统计,时间区间均为当年的1月1日至8月2日。
结果显示,2010年1~8月,涉及到地方国资委减持的交易记录有63笔,合计减持2.3亿股,套现23.52亿元。2009年,统计结果分别为50笔、2亿股和14.96亿元。
从结果上来看,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的减持在2010年就已出现高增长的苗头。2010年前7个月,其减持额同比增长57%。今年则又比去年继续增长40.7%。
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的减持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或许说明,在近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地方债违约风险,早在2010年就遭遇到较为沉重的债务压力。
在几何式增长的债务下,地方政府在2010年通过大额套现来抵债,其减持惯性在2011年的偿债高峰中得到了延续。不过,上述25家遭遇减持的公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公告,一般只在减持主体减持股份达到总股本的5%时才会公布。因此,很多减持数据隐藏在公告之后。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的减持行为,我们借助另一个通道——大宗交易平台对其进行剖析。
根据大宗交易平台的数据,今年以来,这一平台的成交额在迅速上升。截至8月2日,今年大宗交易记录的成交额已经达到82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2%。
在这些交易所涉及的上市公司中,其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的公司有131家,这些公司合计发生的大宗交易金额为109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大连控股、昊华能源、中泰化学等3家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涉及的大宗交易成交额最多,均在8亿~10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大宗交易中,有九成以上是折价成交的,七成以上的大宗交易折价率超过5%。个别公司的折价率甚至接近20%,这从侧面反映卖出方套现的急迫心情。
土地出让金下滑倒逼政府减持
地方政府大举从上市公司中变现还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来自土地出让金的下滑。
根据审计署6月27日的报告,在国内地方债存在的三大风险中,其中之一就是地方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
审计署统计,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5万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由此可见地方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
但是,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各地限购政策的实施,开发商不敢轻易拿地,土地流标严重,地方政府的这一财源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最新统计,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土地流标353块,比去年同期增长242%。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去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土地出让市场开始遭遇寒冬,因为地产调控政策使开发商资金链趋于紧张,他们不敢轻易拿地,这直接导致有大量的土地流标。
根据中投证券测算,三四季度土地供应量将会明显增加,销供比下降会带动土地溢价率和平均地价的进一步下滑,其预计全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将会整体下降10%左右。
除上述原因外,地方债发行受阻、银行贷款趋紧等因素也封住了部分地方政府“摘东墙补西墙”的偿债之路。
在多条融资之路被断后,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套现似乎成为必然之举。
在上半年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中,以湖南省国资委减持的金额最多,其通过对控股公司湘电股份和辰州矿业的减持,总计套现约6.9亿元。
上市公司将继续承压
尽管前七个月上市公司遭遇大股东疾风暴雨般的减持,但地方债危机警报尚未解除,随着地方债的继续发酵,地方政府的减持套现之路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的梦魇。
根据多家券商测算,2011年将是地方债偿本付息压力最大的一年。其中,中投证券分析认为,从审计署公布的债务分布上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 2011 年和 2012 年到期较多,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预计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分别在 2.6 万亿和 2.3 万亿。
在巨额债务的重压下,控股654家上市公司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可能继续通过减持套现来缓解到期资金压力。
根据8月2日收盘价以及最新持股数量,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持股市值有2.95万亿元,其中持有的流通市值1.93万亿元。
为了监测上市公司遭遇减持的压力,《投资者报》数据部对上述654家公司进行了排序,排序标准为地方政府或国资委当前持有的流通A股的市值。我们认为,那些被地方政府持股市值过高的企业,遭遇套现的风险也会相对较大。
排行显示,贵州茅台、上海汽车、五粮液、华域汽车、江西铜业等被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持有的流通市值居于前五位,可能存在较高的被减持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持有流通市值的多少,并不是判断地方政府减持的唯一依据,还要结合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水平及偿债能力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地方政府七个月减持25家上市公司股权 套现33亿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看数据选牛股:超大户火线增仓50股(8.5)
·看数据选牛股:超大户火线增仓50股(8.4)
·数据精选:下周将报复性上涨的股票(附股)
·大盘冲高回落 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入40股(表)
·低位震荡企稳 主力2000手大单抢入20股(表)
·股指大幅低开 早盘主力资金大肆出逃40股(表
·利空阴霾未散 主力2000手大单抢入20股(表)
·短期难有起色 机构大肆出逃20股(表)
·看数据选牛股:超大户火线增仓50股(8.4)
·数据精选:下周将报复性上涨的股票(附股)
·大盘冲高回落 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入40股(表)
·低位震荡企稳 主力2000手大单抢入20股(表)
·股指大幅低开 早盘主力资金大肆出逃40股(表
·利空阴霾未散 主力2000手大单抢入20股(表)
·短期难有起色 机构大肆出逃20股(表)
·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渐密 涉及41家
·每日精选个股评级预测(8.8)
·A股被动下行 39亿巨资出逃金融化工(表)
·地方国资减持预计不超两千亿
·近期主力机构主动增减仓前50股(附股)
·A股贵吗?中美股市估值对比分析
·从中报看7月最衰的基金重仓股
·A股迎第四次严重低估机会 沪深300动态PE低于
·每日精选个股评级预测(8.8)
·A股被动下行 39亿巨资出逃金融化工(表)
·地方国资减持预计不超两千亿
·近期主力机构主动增减仓前50股(附股)
·A股贵吗?中美股市估值对比分析
·从中报看7月最衰的基金重仓股
·A股迎第四次严重低估机会 沪深300动态PE低于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