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公司数据 >> 正文
地方债大限将至 “减股还债”考验市场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8月16日 07:53     杨成万 金融投资报 
  据悉,在目前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中,今明两年内集中到期的有4.6万亿元,占比43%,还债资金来源便成为了地方政府费神的事情。而一批上市公司正成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获取应急资金的来源地。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是新出现的一个利空因素,如果出现大规模抛售,将对A股造成严重冲击。

  大限将至套现急迫

  据统计,目前由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有654家,今年以来被减持金额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四成。

  新时代证券策略分析师白建康说,地方政府套现心情急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国务院已经明确,对于本息偿还困难的平台,地方政府将是化解风险的首要责任人,因此还债便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大事。

  在谈到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的原因时,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剑辉说,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出让土地所获收入来还债已不现实了,转而减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套现还债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中国拥有规模十分庞大的国有资产,今后出让部分国有资产解决债务问题也未尝不可。”王剑辉认为,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也可使政府摆脱债务。此外,部分债务可以以股权形式转让,也是出路之一。

  力度不大喜忧参半

  “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减持力度并不是很大,总的来看影响有限,个股影响各异。”王剑辉说,从审计署公布的债务分布上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2011年和2012年到期较多,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预计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分别在2.6万亿和2.3万亿。

  王剑辉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套现偿还地方债务问题,总体来看应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从宏观层面来讲,这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是有利的。

  “忧的是,截至目前,部分到期平台贷款出现违约迹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势头。”王剑辉说,地方政府减持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属于需要政府控股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更是如此。

  在几何式增长的债务下,上述25家遭遇减持的公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公告,一般只在减持主体减持股份达到总股本的5%时才会公布。因此,很多减持数据隐藏在公告之后,地方政府通过大额套现来抵债,其减持惯性还将在偿债高峰期得以延续。

  “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对市场的影响不是没有,但究竟有多大,则要结合当时的市场‘大气候’而定。”白建康说,如果市场形势比较好,这样的减持对市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相反,如果市场形势不好,这样的减持对市场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目前的市场形势当属后者。

  高市值股减持概率大

  白建康估计地方政府主要减持这样几类股票:一类是对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不处于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另外一类是地方政府不处于控股地位的企业。还有一类是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本来就要关停并转的企业。“如果地方政府集中大量减持某一只股票,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

  地方政府或国资委当前持有的流通A股的市值对上述654家公司进行排序,贵州茅台  (60051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上海汽车  (600104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五粮液  (00085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华域汽车  (60074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江西铜业  (600362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等,属于地方政府持股市值过高的企业,遭遇套现的风险相对较大。

  不过,在白建康看来,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持有流通市值的多少,并不是判断地方政府减持的唯一依据,还要结合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水平及偿债能力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应该重点关注有可能被地方政府减持,但目前还未发生的个股;相反,已经减持了的个股,利空已兑现,就不成为风险了。

  因此,白建康认为,操作策略应该具体到个股进行分析:一要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如果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中所占股份比例高,地方政府即使减持也不会丧失控股地位,那么,这类股票被地方政府减持的可能性较大;二要分析减持的力度和频率,如果频繁减持,且每次减持的股份占比超过了5%,那么,对这类股票就需要谨慎对待了。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