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刘海影:新股发行改革三个核心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2年01月18日 07:5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刘海影

  新年伊始,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发表讲话,集中阐述了面对非理性的新股热与“三高”现象,证监会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与思路,内容不乏新意,值得期待。

  众所周知,沪深A股市场至今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最不合理的现象集中在三个方面:发行机制不合理,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内幕交易屡禁不绝。这些制度设计缺陷在过去20年间造成无数股民的财富损失,更严重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这些制度缺陷能否得到纠正将不再仅仅关涉股民财富,还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能否担任资源配置核心重任,并进而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看,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发言的积极意义,是明确了证监会对此现象的重视,其提出的具体思路也不无新意与合理性。

  如何纠正新股的“三高”现象?要点是机制设计,令相关行为人无法从新股热中获得正收益。最彻底的解决之道,固然是注册制,令上市公司股票如同任何其他产品一样,放开供需,令价格与供需的动态调试、风险试错中取得均衡之解。只是这种运行机制对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还需要完善的法制环境来配合,考虑到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无法要求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一步到位,因而笔者以为着眼点应该放在设法瓦解“三高”给相关行为人的激励上。

  从机制上分析,“三高”的内在原因在于供需的短期失衡。从长期来看,即使存在着退市制度缺乏、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缺位等缺陷,新股的过高定价随时间推移应该也是能逐渐得到纠正的。之所以新股在最初上市的短期内估价能维持在高位,是因为在制度设计上为维持高估价留下来了过大的空间。对此,郭树清新政提出的措施并非无的放矢。

  例如,推动实际控制人之外的股份上市首日可流通。以前的锁定期降低了上市日的股票供应量,有助炒新之风。放开此条之后,打新者在计算中,会将原始股股东的抛售压力纳入考虑,有助于压缩炒新空间与时间。再比如,提高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增加机构在定价时的风险责任。现在的定价方式令询价机构在报价上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增加了高报价的可能性。同样为累计的询价制度,美国的新股认购者主要是机构投资人,相当于由机构投资者批发采购之后,再在市场上零售。这样,机构在购入风险极大、未经市场检验的新股时,必然要求价格折扣。只有形成新股与老股的价格差,市场价格对新股的供需调节才能体现出来。反观沪深股市目前的制度设计,机构配售比例往往在20%以下,报高价者却并不承担高风险。吸收国外经验,证监会可考虑较大幅度地提高机构认购比例,同时,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范围(如可以包含以信托形态运行的阳光私募基金)。如此,令机构在更大程度上承担批发采购者的角色,有望抑制其过高报价的冲动。

  在发达国家,股票融资的综合成本往往高于债券融资或者银行贷款,因为上市意味着与外部投资人分享企业的成功,上市公司必须向投资者支付不菲回报,并可能丧失部分公司控制权。而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对产权的保护尚有很大缺憾,上市之后公司控制权仍旧为实际控制人持有,加之几乎不用考虑分红,股票融资成本极低而收益极高。这使得上市资格奇货可居。在这种环境中,改革原则是应设法提高股票融资成本。更具可操作性的是,退市制度可以起到提高股票融资成本的作用。强制分红要求,从经济学原则上讲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但在沪深股市目前的环境中,则确实可以对提高股票融资成本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以上改革措施综合推进,证监会还可以考虑进一步简化上市审批程序,让市场有机会从更多的优秀公司中挑选投资对象。正如基金经理王亚伟所言,无须过分担心新股供应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压力。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压力,来自高市盈率发行,而不是发行数量。例如,如果是以10倍市盈率(现行市盈率打20%折扣)而不是46倍市盈率(2011年平均发行市盈率)发行新股,2011年的筹资量足可容纳1274家公司上市。

  实际上,新股高价发行是二级市场在中长期内不断承受压力的根源之一。A股市场花了20年时间,以长熊短牛的巨大代价,实现了市盈率水平从50倍向13倍的回归,期间新股的高价发行延缓了回归的速度。如果经过以上诸多环节的综合改革,新股以折扣价而不是溢价发行,按照数学原理,新股上市之后势必会向市场估值平均水平回归,这将不断推升、而不是压低市场的估值水平。换言之,大量优秀公司以折扣价上市,有利于二级市场的长线走强。

  保持新股在折扣水平上的充分供应、以更加市场化的程序改进上市审批、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责任,这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是构建健康股市的必经路径。显然,证监会的新政正行进在正确的方向上。

  (作者系广晟财富投资管理中心投资总监,曾任某海外对冲基金经理)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