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常用的融资手段之一。若在市场行情平稳或火爆的情况下,运用起来不但便捷且不会有较大风险。一旦市场行情剧烈震荡(如前期的千股跌停),股价逼近平仓线,强平风险将显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沪深两市有60家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超过三成。
股权质押数量激增
2014年3月,沪深交易所及中国结算分别上线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公布系统。投资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到股东在场内外质押的全貌。
据了解,股权质押的对象往往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质押规模大,一旦质押方出现信用风险,一笔项目资金还不上,亦或是黑天鹅事件上演,担保品未能及时补充,则将引发强平。
从可查数据可以看到,2014年上半年,两市709家公司发生1853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605亿股,参考市值约6200亿元;2014年下半年,832家公司发生2393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4042亿股,参考市值约40022亿元;今年1至7月,973家公司发生2974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842亿股,参考市值约15476亿元。
不难看出,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股权被质押,且股权质押数量也明显激增。
股价连跌危机将显露
当牛市来临时,股权质押风险系数较低。不过,一旦股市大跌,股权价值将迅速缩水,如:今年6月中旬以来,股市连遭重挫,两市多次上演千股跌停。
“在这种情况下,股权质押的风险将显露,当股价低于平仓线时,如果没有办法追缴保证金,公司大股东将被强制平仓。银行可以将质押的股权以大宗交易、二级市场抛售的方式变现,用于还本付息。”有券商研究员分析认为。
据统计,截至今年中期,两市有60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超过三成。其中,瑞茂通、华映科技、华信国际、泰禾集团、飞马国际、印纪传媒被质押或冻结股数量分别为57134万股、48308万股、72101万股、58840万股、33753万股、57346万股,质押或冻结比例分别为64.67%、62%、60.14%、57.85%、56.57%、51.84%。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股权易主’的风险,纷纷选择停牌,尤其是7月上旬和中旬,不少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的公司都选择了停牌。”一资深市场投资者表示。
危险与机遇同在
根据投资者的指引,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注意到,华映科技自6月16日至7月6日股价连续下挫,股价从25.59元一度跌至11.57元,公司选择于7月7日开市起停牌,直到7月14日才选择复牌交易。而华信国际从6月15日至今,一直处于停盘当中。泰禾集团从6月11日至7月8日期间,股价从38.38元跌至20.05元,在此情况下,公司于7月9日开市起停牌,直到7月23日才终于复牌交易,期间停牌时间达到10个交易日。
不过,上述研究员认为,股权质押的警戒线、平仓线或成为个股的底部支撑线,强平风险将促使大股东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有望成为股价的底部支撑。另外出于市场维稳的考虑,政府会施以援手。“股权质押的支撑效应可依靠这两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