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来大宗交易成交猛增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陈刚 2016-11-25 08:04:02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随着沪指屡创阶段新高,大宗交易市场热情也升温。记者梳理发现,部分公司重要股东借道大宗交易减持时出现机构接盘现象,此外已有公司为了提振全年业绩开始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券商股。
机构接盘大宗交易减持
据统计显示,截至24日,11月以来的18个交易日里,沪深两市共有1811笔大宗交易成交,成交总金额687.72亿元,日均成交38.21亿元,交易热情远高于10月份(16个交易日)1330笔成交、总金额503.74亿元和日均成交31.48亿元。
11月以来,不少重要股东借道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与之对应的是11月来机构专用席位表现活跃,尤其是一周来买入力度快速上升。例如机构专用席位仅为买入方的大宗交易成交金额接近27亿元,较前一周大增接近50%。
宋城演艺应该是重要股东借道大宗交易减持而机构接盘的典型。本周二,机构专用席位以每股22.6元的价格,合计买入6400万股宋城演艺,成交金额高达14.46亿元,相对于当日收盘价24.3元折价近7%。
而根据宋城演艺随后的公告,上述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是公司控股股东杭州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关联自然人黄巧龙、刘萍。
海康威视情况类似。海康威视的高管龚虹嘉11月18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000万股。对比深交所大宗交易数据可见,18日有一机构专用席位,以24.37元耗资4.87亿元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教工路证券营业部的减持席位手中,正好买入2000万股。
实际上,此前在11月11日,机构专用席位已经通过大宗交易以每股24.11元从龚虹嘉手中买走了2000万股海康威视。
减持券商股提振业绩
上市公司减持券商股以图提振全年业绩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四季度。方正证券资深投顾潘益兵昨日向记者表示,11月以来大盘震荡向上,行情主要集中在权重股,券商股的表现不错,也增添了上市公司卖出的决心。因此对于很多持有上市券商股份的公司而言,这些持股是非主营业务资产,往往成为上市公司在四季度出售以提振业绩的首选。
从过往看,两面针是卖券商股提振业绩的典型。两面针从2010年起频频抛售持有的中信证券股票:2011年卖了1400万股,2012年出售1498万股获利1.18亿元,2013年抛1732万股获利1.49亿元,2014年卖1000万股获利约2.58亿元。
而记者大致梳理发现,今年11月以来,至少有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山西证券、太平洋证券等10只券商股出现了大宗交易,成交额超过7亿元。
例如本周二,申万宏源发生了一笔大宗交易,成交价为7元/股,成交量为1943.21万股,金额13602.49万元。卖方来自国泰君安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证券营业部,买方来自东兴证券上海肇嘉浜路证券营业部。以成交价看与昨日收盘价基本持平。
就在23日,航天机电公告称,截至10月31日已出售所持有的全部国泰君安股票共计1030.49万股,获得投资收益约1.72亿元,扣除所得税后占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84.76%。而航天机电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47.02万元。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