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启动经济不能阻碍市场化进程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09年11月05日 09:18 中金在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2008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面对危机冲击,政府出台了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喜从何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从最近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一些经济指标开始转好,经济呈现回暖迹象: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7亿元,增长14.7%,增速超过预期;多种产品出现增长,尤其是汽车、水泥、钢铁、电力四大行业呈现回暖势头;外汇储备增长再次提速,2009年9月末,中国外储余额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同时,一些金融数据也反映出了经济增长的积极变化,2009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长5.19万亿元。体现企业经营活跃程度的M1指数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多个百分点。

  再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初步回暖,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探底”,一些国家开始复苏。

  全球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首先是全球房产市场开始回暖,根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成屋签约销售指数为90.3,较3月上升6.7%,大幅超出此前预计的0.5%,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并创下2001年10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升幅。销量的激增意味着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出谷底;其次是银行业复苏好于预期,从高盛公司、花旗银行集团公布的季度业绩报表显示,全球银行业复苏势头强劲,盈利超出预期;此外,随着最近几个月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各国通胀压力在逐步减轻,短期内通货膨胀预期能得到缓解。

  多个国家出现复苏迹象。美国6月份公布的消费开支、建筑开支等关键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正减缓,复苏迹象不断显现。6月9日,美国财政部允许10家银行偿还政府680亿美元的救助金,被认为是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也开始亮起复苏信号,6月份,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说,韩国经济已经触底,有望成为复苏最强劲的国家。这些利好数据包括:韩国4月工业产量环比增加2.6%,为连续第四个月增长;4月行业库存连续第6个月下降,显示国内库存调整可能已接近尾声。

  随着经济的探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取消经济刺激措施。今年10月以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加息连续50个基点,至3.5%,据称,随着利率水平的日趋正常化,澳大利亚还可能会展开一系列加息行动。印度、新西兰等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中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其中最为重要的数据就是中国GDP增长的反弹,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如果按这一趋势继续下去,那么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就可能接近10%;另据IMF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1%,中国经济规模将增长8.5%,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动力之一;在政府4万亿投资主导下的基础项目纷纷上马,投资增长速度加快,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2985亿元熏同比增长33.0%。GDP增长的反弹、经济规模的扩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都证明了经济反弹的势头非常迅猛,按照年初提出的保八的增长,已无悬念。

  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拥有良好的基本面。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在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空间,这些都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工业品需求;由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也十分巨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汽车类增长18.1%,日用品类增长1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1%;中国拥有雄厚的财政储备,政府具备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这将成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重要动力;另外,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逐渐深入、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将会持续好转;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的背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落实,各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忧在何处:中国经济增长缺乏持续性动力,民营经济仍然低迷。

  (1)政府投资拉动迹象明显。2009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33177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仅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就占57411亿元,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同比增速也高达38.8%。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上半年GDP增长7.1%,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贡献6.2个百分点,而消费仅贡献3.8个百分点,出口则负拉动2.9个百分点。单纯靠政府的大量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是暂时的,如果市场活力没有激发,在4万亿元投资拉动后,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可持续发展?

  (2)经济增长的结构矛盾凸显。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与工业发展比例失调,全球很多国家的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而中国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仅占GDP的40%左右,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其次,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来看,内外经济严重失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市场萎缩,然而并不意味着外贸依存度的降低,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外贸依存度可能迅速反弹;再次,从收入分配来看,居民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在不断拉大。

  (3)未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截至第二季度末,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第一季度增加了378万人,仅增长2.6%,且60%集中于西部地区。另外,应届高校毕业生仍有300万人未落实工作,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政府投资未充分体现“就业优先”的原则,主要集中于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不具备大规模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而中小企业的纷纷倒闭、停产,又进一步恶化了劳动力需求。

  (4)经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一些地方政府借危机之名重复建设的问题再次引发“产能过剩”。以钢铁业为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经超过1亿吨,仅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即同比增长20%。9月份,工信部提出,我国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正在加剧。

  (5)出口前景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外部需求萎缩导致贸易量下滑。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消费的增长必须伴随收入的增加,然而受危机影响,美国居民的消费-储蓄模式却在悄然变化,今年5月份,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就上升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储蓄率的上升会削弱消费的增加,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回升。另外,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禁止或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已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6)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出口疲软意味着产能过剩问题会继续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将会导致通货紧缩。在过去10年间,中国曾发生过两次通货紧缩,第一次是在1998-1999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第二次是在2001-2002年美国轻度经济衰退期间,两次紧缩的形成都是由出口疲软造成的。随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可以预见,这一轮由出口疲软导致的通货紧缩压力将更大。

  投资拉动痕迹明显、经济增长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都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阻碍,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将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尤其会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

  民营经济复苏了吗

  中国经济在逐步回暖,民营经济情况如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前7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32.9%,其中民间投资增速达34%。另外,近期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再次出现了招工热潮。很多人据此认为,民营经济正在复苏。

  事实果真如此吗?观察宏观经济数据本身,我们能发现不少问题。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把以前已经开工的项目加紧完成,新开工项目很少。在新增加的投资项目中,因为出口尚未改善,内需还没有大规模启动,因此由市场驱动的投资需求并不高。

  从用电量上看,2009年上半年全部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9%,但中小企业用电量下降48.9%,说明中小企业仍开工不足,部分企业还缺少订单。

  从订单量的回升以及由此引致的劳动力需求的回升来看,虽然近期订单及用工量有所回升,但这主要是由圣诞节等短期订单拉动的,属于季节性的短期订单,由此断言民营经济回暖尚为时过早。

  从区域和行业的发展来看,首先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增速仍较低,2009年1-7月,浙江、广东和福建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增速分别比同一时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低19.5个、16.9个和15.9个百分点。其次是民企密集行业的投资增速仍较低,2009年1-5月,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和家具制造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10.3个和24.9个百分点。

  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看,一方面,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仍较低,第三季度私营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2.6,低于国有企业(119.0)及外商投资企业(125.5)的信心指数。另一方面,小型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低于大型企业,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8.0,大大低于大型企业(133.8)和中型企业(120.5)。而小型企业的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

  根据我们对20多个省市的民营企业家进行的调查发现,在宏观经济形势预期方面,沿海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只有103.7,中部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仅为102。在出口环境、国家土地政策等方面,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为负值。在融资环境、税费负担等方面也较为悲观。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判定民营企业中的出口企业、中小企业离复苏还有很长的路。

  启动经济不能阻碍市场化进程

  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复苏,但与此同时,其副作用也开始显现。一是此轮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当了主导力量,由于缺少必要的竞争会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二是在本轮投资扩张中,大规模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部门,轻工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还较少,未充分调动民间资本;三是信贷额度的大幅增加为银行新一轮的不良贷款潮埋下隐患。

  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政府投资的大规模扩张,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所谓“挤出效应”是指在货币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向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展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水平上升,从而降低了私人投资,政府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下降。在经济转型时期,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民间投资的挤压不可忽视。

  首先,在投资机会方面,现行经济刺激方案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分工,企业和地方政府准备有限,造成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抢项目”的局面。

  其次,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同时为了在短期内消化巨额信贷资金,政府投资的相当一部分流向了资产领域。政府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形成了与私营企业争利的格局,并且助推了资产价格的泡沫,今年6月份以来,楼市和股市的持续升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政府的信贷投放往往不易被贸易部门吸收,大部分都被电力、房地产、股市等非贸易品吸收。

  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经济刺激方案,并不意味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因为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政府“好心做坏事”的现象。今年上半年以来,在航空、钢铁、煤炭、房地产以及公路建设等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可以说是“挤出效应”的最好体现。

  在“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上,我们也能看到“国进民退”的影子。2008年500强企业中有33.8%的民营企业,2009年则下降到30%以下。并且,大部分的利润空间都被国有企业挤占,中国企业500强中,66.2%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到了净利润的82%。在贷款额度上,2009年上半年新增7.37万亿元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仅占8.5%,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企在诸多竞争性领域的垄断再度被强化,民企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甚至被排斥出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比如在民航业中,东星航空因为亏损不得不走上破产重组的道路,而东方航空巨亏却获得了国资委高达70亿元的注资,同样是航空公司,不同的是,一个是民企,一个是国企。

  从长期来看,只有民间投资才能扩大总需求、改善总供给,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政府投资只能在特殊条件下发挥短期作用,且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发民间投资。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同时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占据了GDP的半壁江山,并且在科技创新上也一直是主力军,据估计,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民营经济也功不可没。

  反思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的经验教训,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至少有以下三点失误:

  一是对民间资本的开放至少晚了10年的时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外资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持续性改革相比,中国政府对民间资本的开放显得非常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进程。

  二是过度惧怕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通常会带来很多危害,比如使物价持续上涨,影响人们的消费预期,影响企业的经营生产等。但通货膨胀也有其正面作用,国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通货膨胀也往往是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动力,适度的和温和的通货膨胀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因此我们也不必过度惧怕通货膨胀。可是,我国的理论界与领导层常常在实践中却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从而过度宏观调控,造成经济滑坡。

  三是过度惧怕经济过热。所谓经济过热是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资源供给不成比例。经济过热的背后往往是盲目的投资和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并容易导致产品堆积和经济泡沫。但针对中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国家将过多的精力用于防止“经济过热”,则有矫枉过正之嫌,在遏制经济过热的过程中,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难免会打压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信心一旦丧失,对经济发展将会是巨大的损害。

  通过以上几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中国当前的宏观形势,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宏观经济形势有喜有忧,民营经济尚未真正复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国进民退”是改革的一种倒退,需要加以认识。只有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才有中国经济的信心;只有民营经济的复苏,才有中国经济的复苏;只有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作者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