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宏观指标较为关键,既清楚1月份数据,也明了去年情况。我国2009年GDP同比增长8.7%,“保八”任务胜利完成,而且超额完成。因为该指标去年四季度为10.7%,惯性将造成今年上半年在10%~11%,如不加控制,全年接近或者达到10%完全有可能。完成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目标既然不成问题,下一步“调结构、促转型”变成当务之急。
结合遏制通胀预期的既定目标,最近央票息口出现敏感变化,新近3个月期央票收益率已突破近5个月控制线达到1.3684厘,本周四参考收益率再上升为1.4088%(再上升4个基点)。这预示了未来息口的方向是加息,但不能由此理解为1月底会有加息动作。现在假如贷款的额度已经冻结,未来贷款审批就会更困难,也没必要通过加息控制信贷。加息毕竟是一剂猛药,轻易不会推出;就算要推出,之前也会尝试其他动作,例如再上调几次存款准备金率。股市已成惊弓之鸟,何苦雪上加霜?
去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27.68%,M1同比增长32.35%;而11月末M2同比增长29.74%,M1同比增长34.63%。由此会产生两种可能,其一是M1在去年11月见顶,其二是M1在今年1月见顶。按照近几年的数据模拟结果,CPI数据大概滞后M1半年,也就是说,在监管越来越严的前提下,我国CPI数据也只能在今年4月或者7月才见顶回落。
新近公布12月份CPI上涨1.9%,包括财经闻人谢先生在内都表示不信,言下之意是公布值太低。实际上从文化传统出发,公布只是示意而已,表明一个方向,去年11月CPI上涨0.6%,上涨1.9%的意义就是向上。按照上述分析,CPI起码还会上涨到4月才有见顶回落可能,高后还会高,那么舆论压力会越来越大;3月通常开“两会”,越来越高的CPI涨幅发生于“两会”背景下,会催生更多舆论上的压力。因此,一个直接推论是,从1月中旬到2月份,宏观调控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市场上比较关心信贷扩张问题,这只是影响以后能投放入市的增量资金,即使压缩还有个偏大的绝对量。更关键是,原来搭上4万亿计划大车的入市资金,是否会被收回?曲线入市的信贷资金,是否被迫吐出?这关系到股市的存量资金。只能寄希望于融资业务赶紧推出并扩大,补充存量资金的流失,特别是对仓位已到90%的基金助一臂之力。
12月CPI公布值被指太低 宏观调控力度将加大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亚开行李钟和:中国加息不会太快料 今年通胀
·印度越南通胀高烧会否传染中国?
·叶檀:没有就业复苏 就是没有经济复苏
·野村证券:CPI快速上扬或引致加息
·信息革命成经济“发动机” 十年后互联网将被
·西部证券宏观数据点评
·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走高 适度收紧资金意图明
·大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经济通胀加剧之忧
·印度越南通胀高烧会否传染中国?
·叶檀:没有就业复苏 就是没有经济复苏
·野村证券:CPI快速上扬或引致加息
·信息革命成经济“发动机” 十年后互联网将被
·西部证券宏观数据点评
·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走高 适度收紧资金意图明
·大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经济通胀加剧之忧
·摩根大通李晶预计央行将逐步收紧政策
·去年12月CPI增幅未超过2% 本周末加息可能性
·高盛专家:CPI上行至3%时可能加息
·西部证券宏观数据点评
·人民日报:清醒面对好成绩 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强劲数据为汇市提供走势信号
·经济加速回暖 加息敏感点在二季度
·巴菲特:美经济反弹缓慢 预计中国今年增9%
·去年12月CPI增幅未超过2% 本周末加息可能性
·高盛专家:CPI上行至3%时可能加息
·西部证券宏观数据点评
·人民日报:清醒面对好成绩 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强劲数据为汇市提供走势信号
·经济加速回暖 加息敏感点在二季度
·巴菲特:美经济反弹缓慢 预计中国今年增9%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