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仅仅只是咨询议事机构而非决策机构,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员变动,还是颇受关注,“周进樊离”的人事调整,引发政策将出现转向的猜测。
作为樊纲的接替者,周其仁、夏斌和李稻葵三人的一举一动,成为外界的关注重点,在中、美汇率争端升级的大背景下,三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一言一行,更是成为重中之重,“赞成派”或“谨慎派”分类的实时出台,让人感慨媒体的勤勉和敏感。
但在我看来,升或不升并非是问题的关键,包括企业在内的各参与主体,亟需在可预见的动荡中提高抵御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对日元升值案例存在误读
1985年,日本参与签署“广场协议”,并导致日元出现大幅升值的例子,常被拿来作为警醒。在由美国主导的协议中,5国集团共同促进美元贬值、纠正日元对美元汇价
偏低成为主要内容,协议签订之后的3个月,日元便升值20%,达到20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两年后的1987年,达到120日元兑1美元,1995年中,更是达到了80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准。
为摆脱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劣势和经济衰退,日本政府实施低利率,急剧扩大的购买力投向了地产、高级轿车,并造就国内的房地产泡沫,也正是基于此,日元升值被视为“失落十年”的罪魁。
个人以为,上述的解读有失偏颇。诚然,日元升值带来了房地产崩盘的不良后果,但同时亦带来了积极的一面:大规模海外投资下,世界重要资源如铁矿石等,不仅被源源不断的输入国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锁定了远期收益;日元也正式登临国际舞台,成为世界主要储备币种。
“阴谋论”主导下,舆论通常呈一边倒,认定日元升值是美国苦苦相逼的后果。但回顾事件的整个过程,为何日本在仅仅被要求升值30%的情况下,放任日元超标准和超规模升值?日本是否存在“扮猪吃虎”的嫌疑?相比于地产泡沫,高达4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资产,或许更应该值得艳羡和关注。
中国难以完全移植
中国GDP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正在成为热议的话题,其中不乏激动和兴奋。但不妨冷静的想一想,换成GNP指标来考核,又会怎样?相比于日本“藏富海外”的庞大资产,中国GNP的差距,并非一点半点。
(申毅《投资有道》策略顾问。统计物理学博士,历任高盛集团美国ETF自营交易部和量化套利组合的高级主管;创立高盛欧洲ETF部,以股指期货、期权和ETF组合交易全球性权威的身份直接参与欧洲大陆第一家复合ETF基金和英国富士100基金的设计和做市。)
人民币升值:善操舟方能顺利涉水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参与者处于亏损状态 融资融券规模接近4亿元
·天量信贷引发流动性泛滥 温和通胀正在袭来?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为经济降温 调控措施或将陆续出台
·让历史告诉你人民币升值的结果
·准备金率上调或为中国经济适度降温
·PMI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
·灾难预言家称中国经济将会在一年内放缓甚至
·天量信贷引发流动性泛滥 温和通胀正在袭来?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为经济降温 调控措施或将陆续出台
·让历史告诉你人民币升值的结果
·准备金率上调或为中国经济适度降温
·PMI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
·灾难预言家称中国经济将会在一年内放缓甚至
·财政部专家:现阶段是推出物业税可操作时机
·央行6日发1100亿3年期央票 连续11周资金净回
·通胀预期管理关键:把握资产价格特殊属性
·金融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及当前金融研究的重点
·房价会“报复性上涨”吗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即将发布4指数
·机构:数量调控空间日窄 加息预期渐强
·把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列入国家战略
·央行6日发1100亿3年期央票 连续11周资金净回
·通胀预期管理关键:把握资产价格特殊属性
·金融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及当前金融研究的重点
·房价会“报复性上涨”吗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即将发布4指数
·机构:数量调控空间日窄 加息预期渐强
·把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列入国家战略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