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中国中冶:领衔告别打新无风险时代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27日 08:27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谢 岚 李京京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参与打新股基本是一件“稳赚不赔”的美事。不过,这一“不败神话”最终被2009年下半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接二连三的新股破发潮所打破。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中冶。中国中冶是2009年下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最为重量级的大盘股之一,于2009年9月21日正式挂牌在A股上市,发行价为5.42元。接着,9月24日中国中冶又登陆H股,发行价为6.35港元。

  因为是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第一家采取“A+H”的方式进行IPO融资的上市公司,所以中国中冶从初步询价到正式挂牌,被认为具有指标意义,备受市场各方关注。

  然而,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H股上市当天,中国中冶就以5.52港元的开盘价跌破了6.35港元的发行价。

  随后,2009年12月21日,中国中冶公告称,网下向询价对象配售的12.3亿股股票历经三个月的锁定期后,将于2009年12月23日起开始上市流通,中国中冶在网下申购时,共冻结了381家机构的5802亿元的资金,最后有363家机构按5.42元/股的价格获配105亿元。

  同样不料,2009年12月23日开盘,中国中冶再度在A股跌破5.42元的发行价,当日亦再未回到发行价,收盘于每股5.22元,跌幅为4.04%。

  中国中冶也因此成为继招商证券之后A股IPO重启破发第二股。不仅如此,此后,包括中国重工、中国化学和中国北车在内的中字头大盘股亦纷纷步其后尘,纷纷出现破发的窘况。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自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以来,监管部门不再对发行价格实行窗口指导。新股发行价格没有了行政管制,但相应的市场约束力却很弱,从而使得机构投资者发行定价时报价偏高,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对于股价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新股定价制度向市场化的转变过程中,打新无风险时代也过去了,人们需要从近十年来无风险的炒作新股狂潮中惊醒了。”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资深分析师张兆伟此前如此直言不讳评论道。

  与此同时,不少市场分析人士亦指出,新股“破发”是市场化定价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股定价机制的逐步完善,体现出市场化发行的成果。一旦在机构锁定的3个月禁售期内新股出现“破发”,无疑将会使询价机构充分认识到市场存在的巨大风险。询价机构将更加理性地分析待发行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再盲从于主承销商给出的定价区间,减少盲目攀比报价的现象,从而使新股能够真正合理定价。这是市场化定价必须要经历的一步。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