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十二五”我国经济将迎来新一轮上升期,宏观调控或转向审慎
“前不久的央行加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说明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昨日,出席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年会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这样表示。
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目前是这一周期的小调整阶段。在“十二五”期间,整个宏观调控的政策基调可能会转向审慎、稳健。
央行信贷政策已经调整
巴曙松称,物价上涨是近期央行加息动因之一。预计CPI在10月份会达到3.8%到3.9%,然后回落。
巴曙松称,经历过金融危机后,全球都在谈论刺激政策的“退出”,不过,中国并没有直接提及“退出”二字,而是“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平稳过渡到平稳时期的正常政策”。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后,比预计的好,显示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四季度环比会有所上升但同比会略有下降,这主要因为去年四季度的基数相对高。
他认为,前不久的央行加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存款方面,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小,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长期存款。加息后,2年期的存款利率基本到了正利率。而贷款利率方面,长期贷款增加的幅度少。这说明管理层对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持有谨慎的态度。若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那么地方融资平台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巴曙松表示,尽管目前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基调没变,但实际上央行的信贷政策已调整。2009年国内信贷投放创出天量,这是非常时期的信贷政策,不会维持太久。今年的信贷投放节奏已调整为3:3:2:2,央行希望避免信贷投放的大起大落。
目前处于上升期小调整阶段
巴曙松称,今年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界点。如果把当前经济增长的波动放在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范围内来考察,“十二五”时期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目前是上升大周期的小调整阶段。
他说,上一轮上升周期从1999年开始,当年GDP增速7.6%,到2007年GDP增速高达14.2%。不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就已开始回落,2008年GDP增速为9.6%,2009年GDP增速降至9.1%,不过,2010年经济增速预计到10%,趋势已发生改变。从大趋势看,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也是说,我们现在处在上升大周期的一个新阶段。
巴曙松认为,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的推进是重要动力。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看,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的背景下,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可把握在8%~10%,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中线可把握在9%。
“所以整个‘十二五’期间,宏观调控的政策基调很可能是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过热,比如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估计不再会继续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可能会转向审慎、稳健。”巴曙松称。
要提防“拉美陷阱”
巴曙松称,在“十二五”期间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这个期间,我们要防止出现“拉美陷阱”,经济结构调整显得更为重要。
他说,所谓 “拉美陷阱”,是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后,经济会出现一个陡峭的下降。在这个时期,国内产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就能获得较快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
他说,在过去30多年来,在这个发展阶段仅有新加坡和韩国两个国家平稳度过了。从韩国的经验来看,当年韩国创新能力非常强,人均专利拥有量大约是世界水平的6倍。而出现“拉美陷阱”的巴西人均专利拥有量仅是世界水平的20%。而目前,国内人均专利拥有量是世界水平的60%,这虽然比巴西要高,但与韩国的差距还是很大。
巴曙松:此次加息经过精心设计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谢国忠:新兴市场与盖特纳打响新一轮货币战
·中日战略互惠符合两国利益
·周其仁:加息是扔给天量货币的一块肉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目前仍有加息
·社科院:我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符
·加息预示抗通胀将成首要目标
·李扬: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还需七年
·专家解读五中全会公报未写入以经济建设为中
·中日战略互惠符合两国利益
·周其仁:加息是扔给天量货币的一块肉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目前仍有加息
·社科院:我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符
·加息预示抗通胀将成首要目标
·李扬: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还需七年
·专家解读五中全会公报未写入以经济建设为中
·周其仁:加息是扔给天量货币的一块肉
·中日战略互惠符合两国利益
·专家解读五中全会公报未写入以经济建设为中
·谢国忠:新兴市场与盖特纳打响新一轮货币战
·中国全球战略结构转型 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
·社科院:我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符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目前仍有加息
·李扬: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还需七年
·中日战略互惠符合两国利益
·专家解读五中全会公报未写入以经济建设为中
·谢国忠:新兴市场与盖特纳打响新一轮货币战
·中国全球战略结构转型 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
·社科院:我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符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目前仍有加息
·李扬: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还需七年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