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宏观经济数据将于本周开始密集披露,在国内外都惊呼流动性和热钱空前泛滥的特殊时点,象征通货膨胀强弱的CPI数据无疑将成为最引人瞩目的标志性事件。从目前的舆论氛围来看,CPI创新高已经是业内人士的一致预期,至于最后的数据究竟是4%,还是4.1%,其实已不重要。在通胀已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强烈的政策紧缩预期,正逐步在市场中蔓延。
CPI迟迟不触顶
据笔者观察,投资界对“CPI将于下半年触顶”的判断始于半年以前。进入6月以后,很多投行在对每个月的CPI数据做出预判时都会在最后加一句话:通胀同比数据将在未来一两个月逐渐触及顶部。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家统计局最终披露的数据证明,“通胀见顶”只是大家的一厢情愿。
随着美联储加速实施其升级版的量化宽松信贷政策,全世界的通胀预期都随之水涨船高。再加上国内天气灾害不断,农产品价格上行态势超出预期,内生性通胀与美元贬值导致的输入性通胀一起发酵,令内地的CPI通胀压力快速冲高。目前看来,年内剩下的几个月,乃至明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将会挥之不去。
10月CPI将创出新高
据著名投行高盛的宏观研究部预测,中国10月的实体经济增长非常强劲,通货膨胀加速上升,货币信贷供应宽裕。预计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将从9月份的13.3%升至13.7%;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从9月份的22.8%小幅升至24.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幅可能从9月份的18.8%升至19.0%;出口同比增速将从9月份的25.1%降至23.0%;预计10月份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为人民币5000亿元,同比增幅从9月份的18.5%升至19.0%。
对于最受关注的CPI同比数据,高盛的预测是4.1%。高盛认为,10月的CPI增幅远超“基数效应”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高企是CPI上升的主要原因,非食品CPI环比增幅的变化也应引起关注。据分析,受通胀预期上升影响,可能会导致有人囤积粮食,从而阻止粮食价格在近期内下跌,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可能进一步上升,对总体CPI通胀率造成更大压力。
中金公司则认为,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至24.6%;社会消费品零售强劲增长至19.1%,出口增长受外需走弱影响放缓至23.0%,而进口增长受内需拉动反弹至28.5%,使得10月份贸易顺差保持高位约248亿美元。预计10月份PPI回升至4.8%;新增贷款4000亿左右,M2增速略有回升至19.1%,CPI攀升至4.0%。
政策前瞻:年内再次加息并上调存准率
货币和信贷的强劲增长,无疑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紧缩的必要性。高盛认为,尽管政府通过上调部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传达了政策立场收紧的信号,但其调整幅度不足以对经济产生显著的紧缩作用。如果不采取更严厉措施(比如窗口指导或其它行政调控手段),即使政府在年内再度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鉴于预计通胀率继续上升,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总体政策立场仍将过于宽松,而这将意味着通胀风险继续趋于上行。另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不少业内基金经理加大了对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力度,开始关注通胀持续可能给股票投资带来的变数。总体而言,大家的持仓结构当中,非周期性的品种仍占有重要地位,“未来通胀变数越大,非周期性的防御配置就越显得弥足珍贵”。
CPI破4 明年通胀惹人忧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数据精选:下周将报复性上涨的股票(附股)
·看数据选牛股:主力狂吃50只潜力股(11.5)
·看数据选牛股:主力狂吃50只潜力股(11.8)
·数据精选:明日将报复性上涨的股票(附股)
·主力资金11月5日增减仓行业个股一览
·股指震荡修复 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入40股(表)
·跳空突破3100 主力早盘2000手大单抢20股(表
·高开高走 主力2000手大单抢20股(表)
·看数据选牛股:主力狂吃50只潜力股(11.5)
·看数据选牛股:主力狂吃50只潜力股(11.8)
·数据精选:明日将报复性上涨的股票(附股)
·主力资金11月5日增减仓行业个股一览
·股指震荡修复 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入40股(表)
·跳空突破3100 主力早盘2000手大单抢20股(表
·高开高走 主力2000手大单抢20股(表)
·基金再遇“88%魔咒” 密集发行引来“援军”
·QDII年内平均收益高达10% 创年内新高
·老封基折价率仅为11.56% 再创新低
·央企红利玄机:3年收支结余仅剩19亿元
·多头吹响集结号 融资市场“高烧”规模创新高
·A股七成全流通 热钱伺机入“池”?
·我国5年吸收外资约4200亿美元
·央行今发320亿元央票
·QDII年内平均收益高达10% 创年内新高
·老封基折价率仅为11.56% 再创新低
·央企红利玄机:3年收支结余仅剩19亿元
·多头吹响集结号 融资市场“高烧”规模创新高
·A股七成全流通 热钱伺机入“池”?
·我国5年吸收外资约4200亿美元
·央行今发320亿元央票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