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指标体系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表现和观念总结。而我国是两个时代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并存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十分尖锐。如果忘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定位,仅仅根据目前还不可能统计准确的所谓宏观运行指标判断经济形势,必然在冷、热、胀、缩上转圈圈。多年来,许多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CPI低于3%就是通货紧缩,挥之不去,高于3%就是通货膨胀又来了,甚至把物价上升与通货膨胀划了等号,物价指数就是通胀指数。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产品的价格波动都成了通货问题,货币政策松松、紧紧,紧紧、松松,难免手忙脚乱,甚至与市场机制对着干。当前的物价走势本来是由生产成本、供求关系和流通渠道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却被人们当作政府积极货币政策的产物,慌慌张张采取紧缩政策,闹出来张冠李戴、对牛弹琴的笑话。
在现阶段,物价的水平每年4%左右的增长是相当理想的运行状态,我国要正常发展、正常增长,必须面对物价指数目前这样高的水平,当务之急,是根据物价指数加大对低收入人群财政补贴的力度,千万不要采取人为限价等逆调节措施。
货币贬值必然引起物价上升,但是物价上升不一定是货币贬值造成的。我们必须搞清楚,在商品货币关系变动中,到底是货币贬值引起了物价上升,还是物价上升引起了货币购买力下降?我们在调控之前必须诊断准确,究竟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不能看到物价上升就紧缩货币的发行量。
如果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的需要,造成了货币贬值和物价上升,货币是自变量,物价是因变量,我们的对策毫无疑问是回笼货币、控制发行量,这种性质的政府调控属于治理通货膨胀范畴;如果货币发行量没有超过流通的需要,也就是说货币自身并没有贬值,而是结构失衡、天灾人祸、生产周期引起的物价上升,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则物价是自变量,货币是因变量,不管波动的幅度多大,都不能采取紧缩银根的对策,只能采取抗天灾、减人祸的措施。如果采取人为限价的办法,等于打击供给,延长阵痛。政府应该把这种波动看作是市场机制在自发地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冷静观察、谨慎出招,给市场自组织自调节留下充分的时间。当务之急,是根据物价指数加大对低收入人群财政补贴的力度,千万不要采取逆调节措施。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P=GWD/S。物价的升降是由币值G、价值W、需求D和供给S四个基本因素决定的,而币值只是由特定流通速度条件下的发行量决定的。如果价值、需求和供给关系不变,货币发行量的变化使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引起物价下降或上升,是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而如果货币发行量正常,币值没有改变,由价值、需求和供给变化引起的价格上升或下降,就不是通货问题。
只有在科学技术进步使商品价值的下降足以抵消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才能维持稳定的水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不足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与自然永恒的矛盾,科学技术进步永远不可能超过人们需求的愿望。因此,在科学技术进步弥补不了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产品价值下降的速度抵消不了需求对价格的拉动,物价水平必然是不断上升的。这是需求拉动价格刺激供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但是,供给的增长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于是货币对实物的购买力下降。这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不等于币值的降低,而是商品在交换关系中获得了更高的货币表现,也是对需求的一种抑制,促进人们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更加理智的消费,平衡欲望和现实的关系。
30年前,北京城一斤黄瓜4分钱,现在已经达到2元多,剔除剪刀差和反剪刀差因素,价格也至少增长了20多倍。这足以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都没有抵消成本的上升和需求量的增长。这期间,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的价格,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28倍。那么,30年后会如何?科学技术进步的水平肯定比目前要高得多,需求量也不会增长得这么大,价格上升的幅度不会像前30年前那么大了,但是上升的趋势还是不可能改变的。人工成本上升的幅度肯定还是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任何人都希望收入越高越好,物价越低越好。但是,收入提高,物价不上升是不可能的。理智的选择只能是力争使收入提高的幅度大于物价上升的幅度。头脑正常的人恐怕都不会希望回到30年前的低收入和低物价的状态中去生活。因此,我们必须以平常心对待物价问题,不能为了维持低物价,牺牲经济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一个国家GDP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主要是靠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综合物价水平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GDP增长10%左右,物价水平不超过3%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统计反映的物价指数低于3%,肯定是计算方法有问题,不是GDP虚高,就是物价虚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以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增长方式不是靠主观愿望、靠发展规划所能实现的事情,必须有科学技术进步的新突破才能达到目的。我国目前的所谓转变增长方式也不过是从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并不能实现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一个企业实现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把剩余劳动力排放给社会,一个国家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多数人消费不足的条件下,把劳动力排放到哪里去?因此,我国在整体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只能是基本上改造了小农生产方式,充分就业率达到95%之后的事情,靠科学技术进步替代物质资源耗费的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更是遥远未来的事情。
在现阶段,既然无论是投资拉动还是消费拉动,GDP的增长方式都不能不以外延型为主,物价水平每年4%左右的增长是相当理想的运行状态。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化严重滞后,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断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实际上在延长农业原始积累的阵痛,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幅度本身就会使物价水平达到3%左右,从而综合物价指数至少要长期维持在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要正常发展、正常增长,必须面对物价指数目前这样高的水平。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即使我们千方百计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也难以改变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局面。空间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以平常心来面对现实。
另外,还必须认清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上升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2.6亿小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不到7.1亩,其主要收入来源已经不是农业。30多年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吸纳了2.5亿农业劳动者,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分工角色。这些劳动者进入现代化生产方式之后,三个月的工资就比原来在土地上忙一年的收入还要高。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机会成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忽视活劳动耗费的成本核算观念。在城市化提速阶段,离开土地的农村人口将越来越多,大市场对商品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与小生产方式的供给能力形成日益尖锐的矛盾,推动着生产成本和价格持续不断的上升。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再加上天灾人祸,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低收入人群承受能力的局面也将反复出现。
我国坚持了几十年的就地消化农民政策,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的迹象,极大地延长了原始积累的阵痛,使两个时代生产方式的矛盾难以转化,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产品买难卖难,价格升升、降降,总的趋势不断上升的局面,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几十年,都不可能根本改观。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农产品价格波动这种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生产者价格低,消费者价格高,中间商超额盈利,政府不断对两头财政补贴的尴尬局面也将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坚持就地消化农民、阻碍农民工社会身份转变的错误方针是不可能不受到发展规律惩罚的。
厘清币值和物价的因果关系
查看评论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人民日报:央行加息靴子为何意外落下
·谢国忠:最后的机会
·新闻分析:央行年内二度加息传递哪些信号
·央行年内二度加息 “靴子”为何意外落下
·中国央行:2011年把稳定价格
·央行年底加息直指明年物价 恐吸引海外游资进
·盘点2010:经济向上 股市向下
·左小蕾:通胀压力将一直伴随2011
·谢国忠:最后的机会
·新闻分析:央行年内二度加息传递哪些信号
·央行年内二度加息 “靴子”为何意外落下
·中国央行:2011年把稳定价格
·央行年底加息直指明年物价 恐吸引海外游资进
·盘点2010:经济向上 股市向下
·左小蕾:通胀压力将一直伴随2011
·遏制通胀 货币政策将继续收紧
·长治郊区:布局“十二五” 力推转型跨越
·贾治邦:“十一五”现代林业建设进入发展黄
·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呈现“双顺
·海南离“购物天堂”还有多远
·天津滨海新区GDP首次超过上海浦东
·党报总结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关键词 着力解决三
·外贸2011:出口增速回落 对美出口乐观
·长治郊区:布局“十二五” 力推转型跨越
·贾治邦:“十一五”现代林业建设进入发展黄
·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呈现“双顺
·海南离“购物天堂”还有多远
·天津滨海新区GDP首次超过上海浦东
·党报总结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关键词 着力解决三
·外贸2011:出口增速回落 对美出口乐观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