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刘煜辉:澄清中国经济三个伪命题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1月06日 08:28     刘煜辉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会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市场每年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入性通胀”,国人也很容易这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镜像互补”,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经济的整体是平衡的。如果美国失衡,外部就必然得有一个经济体 (如中国失衡)与之互补,才能长时间地运转。近40年来,全球经济一直运行的是“商品美元循环”和“石油美元循环”,缺了谁都玩不转,这是美国、新兴国家和资源国家互动的结果。简单说,美国印钱,必须有外部世界接受,信用规模才可能膨胀;而如果新兴国家都筑坝挡水,美国财赤无限度增加下去只会促使资金从美国国债市场抽逃,债务市场的崩溃将拖垮美国经济,美国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越刺激、越不减速,是当前盖特纳和伯南克最乐见的,因为这样拓展了美国人量化宽松的空间。那些鼓励中国放水冲沙,与美国大打货币战的人是“不怀好意”的。中国如不主动收货币,通胀肯定演变为长期压力。

  第二个伪命题是关于汇率绑架利率。

  在我看来,“加息导致热钱涌入和升值压力”是个习惯性的误区。各类“想当然”的研究者不断地重复着这根本没有得到实证的结论,最后大家都相信它是真的,而恰恰这是一个伪命题。

  真实经济的逻辑是这样的: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进来的钱是博取泡沫和价差的,而非息差;如果国内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市场投资者也是这样理解的。

  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口增速和外汇占款增量与“贸易顺差+FDI”的差额呈现强的正相关(如下图),进口增速通常被认为对应与国内需求(投资品)的增减。过往几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内宏观调控加码,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境外。这是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与内在经济的逻辑相一致。

  第三个伪命题是关于经济减速对于就业的冲击。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减速的冲击和央行紧缩政策的冲击被严重夸大了,经济减速造成就业压力逻辑上并不构成直接关系。中国经济要“保八”的理由一直以来都是保就业,特别是两千多万农民工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没有人论证为什么要这个数,也没有人怀疑过其中的逻辑。

  理论上讲,一个经济体实体化越高,抗冲击的弹性越大,中国是一个有强大制造部门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弹性在主要经济体中应该是最高的之一(同样的案例说明这一逻辑,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为什么在流动性危机的冲击后迅速地复元,而今天的希腊却不能)。随着流动性退潮,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于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是变强的,经济承压后很快就能恢复均衡,成本下降对企业家精神激发是有利的,对于就业时是正向的;而不是被成本逼迫着用机器替代人工和转移工厂,甚至干脆离开实体。

  反转过来讲,空心化的经济体受流动性紧缩的冲击肯定是大的,因为它的资产部门大。换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经济减速的成本是资产部门(银行、地产和地方政府)来承担,而不是想象中的中国工人。所以,紧缩跟就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