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理财周刊:新股三高谁该负责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1月17日 12:17 《理财周刊》 
  提要:当前的A股仍是政策市,行政干预、政策干预的力量远大于市场的力量。在这样的市场中,实行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是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因而,监管必不可少。

  文/本刊记者 郭娴洁

  对于新股发行的诟病由来已久,但“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金额)依旧。即使在去年11月中旬股市暴跌之后,新股发行仍是“三高”。投资者不禁要问:新股“三高”真的没辙了吗?

  “三高”VS募资闲置

  多年来,关于中国股市市盈率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上市公司只要编得出故事,股价就有了上涨、甚至暴涨的理由。但近几年,尤其是创业板开立以来,投资者惊讶地发现,过去二级市场恶意炒高股价的行为提前了,新股发行时市盈率便一步登天。

  1月7日,5只创业板公司股票挂牌上市。其中,新研股份的发行市盈率达到150.82倍,创下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历史新高。恒泰艾普的发行市盈率也达99.92倍。

  首发市盈率过百倍的公司自去年3月以来就有10家,除了新研股份,2011年发行的雷曼光电市盈率131.49倍、先锋新材123.81倍,2010年发行的星河生物138.46倍、沃森生物133.80倍、东方财富116.93倍、汤臣倍健115.29倍、搜于特113.64倍、世纪瑞尔105.4倍、宋城股份103.92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超百倍市盈率发行的主要集中在最近两个月。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3月挂牌的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5倍,4月上升至71.58倍,5月份则出现了较大面积“破发”,7月平均发行市盈率降低到48.99倍,8月份上升到57.76倍,11月进一步升到78.66倍,12月更是高达92倍。可见“三高”有恃无恐,甚至变本加厉。

  而上市公司募资远远超出预期,对多募得的巨款完全不知所措。据统计,2010年以来上市的353只股票募集资金5012.22亿元,而超募资金达到了3080.30亿元,超募资金相当于IPO计划规模的近150%。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这些超募资金有六成存在银行吃利息,四成购买了房产、厂房、土地、车子和转为流动资金等。

  如高价上市的海普瑞数次发布公告称,将超募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金额达13.51亿元。该公司上市时的超募资金48.52亿元。再如海康威视,2010年5月超募资金达20.71亿元。海康威视11月公告称,为提高员工办公舒适度和满意度,拟使用超募资金新建公司总部办公大楼,项目建设总投资4.11亿元,其中,3.21亿元为超募资金。

  一边拼命抬高发行价,另一边却是超募资金没投向,此怪象让人匪夷所思。

  “破发”VS造富

  1月7日,发行市盈率为69.01倍的安居宝,以49元发行价开盘,短暂冲高至49.3元后一路走低,最终收于47.7元,较发行价下跌了2.65%。10日,安居宝再跌2.68%。而与安居宝同日上市的振东制药在首日微涨后,10日大跌4.64%,相比 38.8元的发行价,下跌了4%。1月13日,华锐风电和秀强股份上市即告破发。

  10日上市的两只中小板股票走势也明显分化。海立美达“破发”,较发行价下跌了1.6%,杭锅股份则上涨了28.12%。

  从历史数据看,相比中小板,创业板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即发行市盈率水平相对较高时,新股上市首日会出现“破发”现象,发行市盈率随之有所下降。比如,2010年前4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节节攀升,5月份就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破发”, 7月仍有多只新股“破发”。此后,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有所下降。但随着行情的回暖,新股发行市盈率再度回升。就在安居宝破发前,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屡创新高,

  另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1日,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创业板股票共有奥克股份、劲胜股份、康芝药业、新大新材、安居宝、国联水产等6家公司,首日跌幅分别为9.9%、5.67%、5.6%、3.2%、2.65%、0.62%。上市首日“破发”的中小板公司达17家,其中,跌幅最大的是齐翔腾达,上市首日下跌7.5%;跌幅最小的金洲管道,跌幅为0.18%。此外,共计17家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破发”,占158家创业板公司的10.76%;24家中小板公司“破发”,占533家中小板公司的4.5%。

  就在一部分投资者被套之时,创业板、中小板的“三高”却在批量制造着亿万富翁。

  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去年上市的340多只新股中,持股市值上亿元的个人股东高达824位,且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相当于平均每只新股上市就制造2.4名亿万富翁。

  按去年年底的市值计算,新股个人股东中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的共有130位。其中,碧水源成10亿元级别富翁的俱乐部,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财务总监、监事会主席等5个人持股都在800万股以上。而在造富神话中,海普瑞的创立者李锂、李坦夫妇摘得了桂冠。夫妻合计持有公司71.96%的股权,以148元的发行价计,两人身家高达426亿元。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创业板、中小板造富如此迅速并没有点燃创业激情,反而泯灭了创业激情。他认为,目前的创业板政策存在很大漏洞,可能为资本市场未来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利益集团VS监管缺失

  事实上,对于中小板、创业板的泡沫,机构均是一个论调: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泡沫迟早会破灭。但“三高”现象何时能够消除?这拷问着新股发行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当然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股东。人非圣贤,在陡增的财富面前,谁能不动心?其次是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发行中介机构。他们是按上市公司的实际筹资额来提取费用。比如券商要想提高承销费提高,在发行股本一定的前提下,只有让发行价提高。如去年6月,农业银行三大主承销商进行A股询价,机构1.5倍的市净率报价因低于预期而遭到保荐人驳回,而三大主承销商对其发行价给出的询价底线均超过3.02元/股,远远超出最终的发行价2.68元。

  不过,有人说,如今新股发行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最早我国的新股发行是由发改委来定额度,证监会审核批准、发行,是行政性很强的做法。近年来,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调整,一直在变化,已经改了很多次,改的方向是市场化。

  但是,不少证券分析人士和市场人士认为,当前的市场化是“伪市场化”,理由有四:一是新股的发行节奏不市场化,新股发行不是实行注册制,而是审批制;二是询价机制的询价人本身就是新股配售的购买人,如果报价低了就可能买不到原始配售股,在利益驱使下容易导致询价机构的报价整体偏高,所以询价过程也不是市场化的;三是上市公司的股份没有完全市场化,过多的限售股让股票价格高度失真,造成了市场的长久压力;四是只强调市场化发行,却没有强调上市公司的市场化退市,不是真正的市场化。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A股仍是政策市,行政干预、政策干预的力量远大于市场的力量。在这样的市场中,实行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是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因而,监管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在新股“三高”问题无法靠市场解决的前提下,A股实行新股发行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行的,至少监管层应出台一些政策进行指导或约束,对疯狂的新股“三高”加以制止,绝不能继续不作为。

  新股“三高”不止,发行步伐不放缓,A股市场就会因为被不断“抽血”而跌跌不休。中国资本市场应尽早割除这个“肿瘤”。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