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股东的11年宿命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3月08日 07:59 第一财经日报 
  陈天翔

  不单是苏黎世金融和北亚实业这样的后来者,东方集团、新产业投资公司、宝钢、信泰珂科技发展公司这些发起股东也均在过去的不同时间里,扮演过新华人寿股权“抢筹者”的角色。尽管,现在在当初的发起股东中,能从新华人寿上市中获利的只有宝钢这一家,在这个过程中,赢家却绝不止宝钢这一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曾持有过新华人寿股权的股东身上都发生过“11年”现象。也就是说,这部分股东从买入,到清空新华人寿的时间均为11年。

  东方集团(股份)在新华人寿成立时,以每股1元的价格,持有了新华人寿5000万股。东方集团在2000年11月,以每股2.53元的价格从东方集团(股份)手中接下了5000万股;紧接着,在2001年2月,又从锦州港手中以每股3.2元的价格吃进了2988万股;同年12月,以同样的价格从中国物资开发投资公司手中接盘了6024万股。

  除在2003年1月,东方集团将所持有的2371.2万股新华人寿同样以3.2元/股价格卖给隆鑫集团外,剩余的9628.8万股股份一直到2007年8月才以5.99元每股的价格卖给了保险保障基金。至此,东方集团在新华人寿苦熬11年之后,完成了其所扮演的角色。

  和东方集团一样,宝钢集团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大佬”。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2月21日,宝钢集团持有了新华人寿22530万股,占比为18.775%。而这些股份也是宝钢集团经过多年的收集得来:2002年4月,宝钢集团分别从铜陵有色和金陵石油化工公司手中购入了901.2万股和1802.4万股股份,分别作价每股2元和每股2.2元,让人颇感疑惑的是,两笔交易为何会有10%的差价。

  时间到了2007年12月,同为发起股东的神华集团将其持有的9012万股股份全部卖予了宝钢集团,作价3.6元/股。在完成这笔交易之后,神华集团也结束了其11年的新华人寿股东的角色。而对于宝钢集团来说,也正是得益于这笔交易,其在新华人寿中的话语权空间加大。

  “11年宿命”也发生在同为发起股东的新产业投资公司身上。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2001年一年内,共发生了6笔关于新华人寿股权转让的案例,交易价格均为3.2元/股。发生在2001年11月的新产业投资公司从中国物资开发投资公司手中买入1788万股新华人寿股权,是在这6笔交易中规模最小的(中国物资公司另外所持有的6024万股则卖给了东方集团;剩余的1200万股,则于2002年1月,同样以3.2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市太极华青信息系统公司,太极华青也把这部分股权一直持有至今)。

  2006年5月,新产业投资将其所持有的10800万股新华人寿悉数以每股4.2元的价格卖给了上海亚创控股公司,通过这笔交易,新产业投资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几乎全部出清,套现了约4.5亿元。

  就在人们以为新产业投资对新华人寿已无兴趣的时候,让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时隔2个月之后,在2006年7月,新产业投资居然又从同为发起股东的安徽粮油贸易公司手中买回来了901.2万股,价格却只有每股2.3元。新产业投资以这2000多万元的投入,继续当起了新华人寿的小股东。而这部分股权,在经过了一年之后,被新产业投资以每股5.99元的价格悉数卖给了保险保障基金。一年的时间,2000多万元一下子变成了5400万元。

  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注定,今年距离苏黎世金融入股新华人寿,也正好过去了11年……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