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7月1日起正式生效了。世界最大经济体与第一个亚洲国家签订的FTA,规模已超越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的深远影响将不只局限于经济领域。对我们而言,除了企业、行业要密切关注可能带来的冲击,为政者也要重新审视中国的FTA战略,以期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竞合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战略利益。
中国企业对欧盟的出口恐生变数。欧盟和韩国FTA生效后,超过97%的欧盟工业产品和超过90%的韩国工业产品将会降至零关税。韩国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农渔产品、纺织与机械产品首先成为受益者,对欧出口竞争力将得到提升;向欧洲出口高级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的韩国企业也可望受惠,在欧洲市场上的人气会比现在更高。预计协定生效后的15年内,韩国的年平均出口额和进口额将分别增至25亿美元和21亿美元,并将实现3亿多美元的贸易顺差,中长期可创造50万个工作岗位。欧盟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韩国商品以更低的价格进入欧盟市场,对现阶段以价取胜的中国商品将是一个挑战。虽然目前中韩出口商品结构重叠性不高,韩国的出口商品以船舶、手机、汽车、石油化工产品为主中国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但是在纺织品、船舶制造方面,韩国商品仍将对中国构成很大威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产品升级,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增多,将与韩国在中高端产品上直接对抗。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竞争,考验业界智慧。
中国的FTA战略需要重新审视。欧盟这项“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协议”,被视为打开亚洲市场“前进的一大步”,意在把欧洲和亚洲的经济更紧密地绑在一起。欧盟目前也正与印度就自由贸易协议进行磋商,预计明年春天结束谈判并在年内签署协定。而韩国欧盟FTA生效之后,韩国和美国的FTA生效步伐有望加速,韩国有可能成为唯一一个同时和两大经济圈签订FTA的国家,不仅通过两个巨大市场的开放为韩国争取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将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和地位。相比之下,中国FTA的步伐与贸易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中国亟需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的FTA战略,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核心利益。
中日韩三国之间的FTA需要加速。东亚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中、日、韩都是世界贸易大国,在东北亚的贸易均占本国贸易额的50%以上,三国各自都与其他国家签有自贸区协定。但是,东亚区域内的FTA,不仅落后于欧盟、北美,甚至落后于南亚、南美等地区,而中日韩三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间FTA,更是迟迟未起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错误。前不久发表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把原本定于2012年完成的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时限提前一年,使人们看到地平线上微弱的亮光。呼吁相关各方考虑三国产业界的迫切愿望,早日启动正式谈判,让业界得到实惠。
政策作为“政府对具体的且因时变化的目标的追求”(哈耶克),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作用;如果制定贤明的政策,就像用魔杖一挥,在短短数年之间色色具备(李斯特),日本、韩国、中国的近现代化历程,都是明证。现在,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东亚国家要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重领风骚,只有物质产品是不够的,还需仰仗制度的清华和思想的魅力。如何避免死的东西拖住活的东西、过去拖住未来,这是“操着国家福祸之权的执政诸公”真正的舞台。
欧韩FTA冲击的不只是中国企业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下岗女工3500元炒出千万身家 称要看股票人气
·一名普通散户的成长:从屡败屡战到年赚289%
·涨停敢死队发动填权行情 高送转股仍有机会
·2011年房价走势不明 中国房产没有投资价值
·港大教授曝中国GDP真相 在世界排名不如1913
·超四成高送转概念逆势填权
·穆迪:中国地方政府的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
·美国人8年能买栋别墅 国人挣的少物价比美国
·一名普通散户的成长:从屡败屡战到年赚289%
·涨停敢死队发动填权行情 高送转股仍有机会
·2011年房价走势不明 中国房产没有投资价值
·港大教授曝中国GDP真相 在世界排名不如1913
·超四成高送转概念逆势填权
·穆迪:中国地方政府的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
·美国人8年能买栋别墅 国人挣的少物价比美国
·加息彰显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外资的经济威胁到底有多大
·央行加息 市场卸下心头大石
·涨停敢死队发动填权行情 高送转股仍有机会
·港大教授曝中国GDP真相 在世界排名不如1913
·温总理再表态:控制通胀信心很足
·港大预测二季度香港经济实质增长率4.6%
·穆迪:中国地方政府的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
·外资的经济威胁到底有多大
·央行加息 市场卸下心头大石
·涨停敢死队发动填权行情 高送转股仍有机会
·港大教授曝中国GDP真相 在世界排名不如1913
·温总理再表态:控制通胀信心很足
·港大预测二季度香港经济实质增长率4.6%
·穆迪:中国地方政府的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