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中国金融政策仍需坚持宏观审慎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11月01日 13:27     中国商人 
  中国金融政策目前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通胀高起要求中国维持紧缩货币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在加剧,最新出现的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值得警惕;此外,结构性的缺钱导致民间利率上升,以钱炒钱的高利贷投机现象日趋严重,就连国有银行也牵涉其中。

  这些现象相互矛盾并交织在一起,想从金融政策上开出一剂“万灵药”几乎不可能。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我们看来,两年前的“4万亿”刺激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2009-2010年,中国的银行新投放了17万亿元的人民币信贷,这是此前正常年份信贷规模的数倍。

  国内学者陆磊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没有2009年上半年的7.8万亿元信贷投放,必无煤炭乃至矿权投机,亦无开设各类骗局的可信度。人们之所以相信可获得20%-50%的年度资金回报率,一定基于煤炭、矿权超过50%的年度价格涨幅。的确如此,正是因为中国投放了大量流动性,才让市场看到了国内资产价格的暴涨,使得市场蜂拥追逐投机盈利的前景。在安邦的研究团队看来,正是以“4万亿”为代表的矫枉过正的政策,制造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许多问题。

  颇为讽刺的是,在2010年10月,“4万亿”政策还未结束时,中国就不得不开始加息收紧货币政策,但为时已晚。更要命的是,货币失控之后的紧缩操作也有很大的“负作用”,有些短期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正如陆磊对此的分析:第一,一旦紧缩,投机骗局制造者将不得不按照更高的筹资成本获得资金,于是民间高利贷呈愈演愈烈之势;第二,如果正规金融机构或明或暗地参与了对投机的融资,只有依靠发行更多的高息“理财产品”,来维持已日益脆弱的流动性链条;第三,由于紧缩会使实体经济部门的筹资成本随之上升,往往会成为对紧缩持恐惧态度的投机者反对紧缩的口实。

  反思“4万亿”并不是要事后苛责决策者,而是要对未来中国的金融决策提供经验和教训。在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格局之下,GDP政绩导向已深入中国官员的骨髓,再加上中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政策注定了倾向于长期扩张,多发货币更是常态。正如国家发改委官员所说,中国的货币政策首先要为经济增长服务。

  多年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到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的黄金时光,中国基本上是在货币扩张的环境走过来的。在长期扩张环境之下,中国的银行很容易忘记了经营的是风险,而中国的银行业在十多年前开始的改革中,为过去的“不审慎”剥离了巨额的坏账。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如果要进行真正的调整,在货币政策上恐怕要长期坚持“宏观审慎”的态度。只要GDP政绩导向在中国不改,“宏观审慎”就一天不能放松。

  在今年复杂的形势下,国内对紧缩货币政策的攻击很多。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断恶化之时,要求决策层放松货币的呼声会越来越高,而且很可能上升到政治层面,这会对金融决策层形成很大的压力。

  但越是在这时候,越是要抓住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越是要坚持宏观政策的主要方向。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中的问题主要还是过度扩张货币造成的。因此,“宏观审慎”仍然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调,需要坚持下去。在宏观趋紧的同时,中国需要在微观上放松,打掉市场准入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减税让利,盘活现有的各种经济资源,为微观经济个体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

  因此,中国未来金融政策应该注重两个原则,一是宏观审慎,微观放松;二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只有这样,中国的宏观政策才不会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干扰,把握住正确的大方向。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