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以来的行情虽然不如去年10月那么火爆,但依然称得上精彩纷呈。行情演绎至此,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加仓幅度已经相当大,只是介入的品种有较大差异,所以行情才会呈现出热点频出、板块轮动的良性格局。不过,公募和私募对于短期行情都偏向乐观,对中期则大多显得谨慎。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往往会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贺辉红 方红群
又见一致预期
虽然大家都在大举加仓,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忐忑的心。无论是从公募还是从私募来看,他们对大盘的看法,又一次形成了一致预期,那就是:短期乐观,中期谨慎,长期仍充满不确定性,此轮行情的性质是反弹而非反转。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有基金经理表示,从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来看,并没有支撑行情反转的条件。虽然目前有政策松动的迹象,但是放松的力度有多大,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这些还很难判断。一旦政策放松达不到预期,市场仍有可能掉头向下。
当然,对目前的反弹行情是否能持续,多位基金经理则表达了乐观或中性的看法。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至少在11月的经济数据出来之前,政策不够明朗,反弹行情有望持续。还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已有所下滑,已经出现货币政策放松的迹象。这将支撑行情继续演绎。
私募基金的观点大多与公募基金大同小异。据调查,大多数私募经理认为,短期反弹应该还可延续数个交易日,但中期不确定性在增加。有接近一半的私募经理认为,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大变化。他们的理由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而控制通胀是一个较长期的工作,如果货币政策开始宽松,通胀会有所反复,调控的成果会毁于一旦。在目前阶段,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有的只是结构性的微调,财政政策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现阶段的上涨是市场对利好政策预期积极反应的结果,若无法兑现,市场的走势就会像今年6-7月份那波反弹一样,很快终结。
吴险峰表示,行情要延续得有两个条件:一是货币政策微调变成现实,二是宽松的财政政策能够延续下去。短期来看,市场亏钱效应还不太明显,因此反弹应该是可以持续的。不过,市场目前并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还不能确认为牛市来临。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则认为,未来的“生活”不会太难,但要做好长期准备,不要寄望明天就能好起来。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纯粹靠政府刺激的做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或者功效甚微,经济需要一个“创造性毁灭”的阶段。
加仓不遗余力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这轮反弹前后,许多公募基金经理都进行了加仓,部分基金加仓幅度甚至达到20个百分点。据深圳一位基金经理透露,9月中旬时,其管理的股票基金仓位只在六成多,处于合同规定的下限附近。但9月底,由于市场出现政策放松预期,而且从技术面来看,也存在超卖的情况,所以他判断市场会迎来反弹。于是在10月第一个交易日前后将仓位提高至80%左右。
另一位混合型基金的经理则表示,自己是在市场反弹过程中进行了加仓。目前仓位较之前的50%左右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他表示,其所在的基金公司在10月24日之后的五个交易日整体仓位就上升了四、五个百分点。
来自华泰联合的数据显示,各类型开放式基金仓位近期皆有所上升。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已经升至87.51%,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则上升到76.26%。而据21世纪网统计,在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仓位超过90%的基金已达127只,占样本数量的50%;仓位低于70%的基金15只,仅占样本数量的6%。高仓位基金数量明显增加。
基金忙加仓,私募更没闲着。根据私募排排网的调查统计,私募基金10月的平均仓位为58.84%,相对9月末的47.42%提高了11.42个百分点,参与反弹的心态明显。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11月初的几个交易日,私募基金还在加仓,不少阳光私募的仓位已经提高到了八成。深圳龙腾资产管理公司掌门人吴险峰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将仓位提到了接近八成左右的水平。深圳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则表示仓位已经提到了八成以上。一些民间私募则更为乐观,个别较为激进的深圳私募目前已经是满仓操作。另一位私募任先生买的虽是稳健的银行股,但仓位已经在九成以上。
建仓偏好不同
虽然大家都在加仓,但偏好却有不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从行业来看,大消费行业和新兴产业依然是着重配置的行业。就短期而言,会积极关注此轮反弹前超跌的个股以及近期受到资金追捧的题材股;周期股的交易性机会,也会重点关注。从风格来看,中小盘个股颇受基金经理青睐。
深圳某基金经理表示,现阶段,可以加大对高成长中小市值股票的挖掘与配置,特别是正值政策东风的新兴产业板块。经过前期调整之后,目前新兴产业板块的估值水平重回历史低位,在后市向好的预期和政策红利双重刺激下,新兴产业部分潜力公司和龙头个股或大有可为。
对私募来说,新兴产业和消费自然是必配品种,但对文化传媒、资源、金融、物流和医药的偏好程度也在提高。部分私募认为,在文化政策的支持下,文化传媒板块上升势头强劲。政策和业绩的双重引导下,主力资金在A股低迷期间强势介入,并有望继续拉动股价。
吴险峰表示,他有近20%的仓位在文化传媒板块,而且主要在与文化相关的网络股上。另外还有10%的仓位在物流板块,因为物流业将受益于财政减税。康浩平则有近20%的仓位在资源股上,另外有较多的仓位在医药、软件和重组股上。深圳某私募则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兴业银行这类遭基金抛售的中小型银行股上。
综观公募和私募的投资行为和方向可以发现,这两大投资群体目前已经产生了两个一致预期:一是对大盘看法皆为“短期看多,中期谨慎”;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钟情于消费和新兴产业。从历史来看,一旦形成一致预期,市场往往会朝相反的方向运行。那么,大盘是否又会“短空中多”,而随着通胀下行,消费板块也会很快见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募私募火线加仓 青睐高成长中小盘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数据揭密:每日主力建仓分析(11.4)
·机构重仓股统计(行情截至11月3日)
·基金再度“吃药喝酒” 重仓28只ST股
·三季度社保基金逆势小幅增仓 增持机械看淡金
·两市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28亿元
·资金青睐新兴产业股
·行情升级 机构大买软件股
·市场底部区域不建仓 次新基金屡现零仓位
·机构重仓股统计(行情截至11月3日)
·基金再度“吃药喝酒” 重仓28只ST股
·三季度社保基金逆势小幅增仓 增持机械看淡金
·两市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28亿元
·资金青睐新兴产业股
·行情升级 机构大买软件股
·市场底部区域不建仓 次新基金屡现零仓位
·险资重点布局四大行 做多金融地产尝甜头
·社保成功伏击地产文化股 大幅抛售银行股
·机构重仓股统计(截至11月4日)
·沪深两市一周主力数据全景
·中小盘股充当反弹先锋 各大机构提前埋伏
·三季度社保基金逆势小幅增仓 增持机械看淡金
·抱团御寒无效 基金“第一控盘”股持股比例创
·基金再度“吃药喝酒” 重仓28只ST股
·社保成功伏击地产文化股 大幅抛售银行股
·机构重仓股统计(截至11月4日)
·沪深两市一周主力数据全景
·中小盘股充当反弹先锋 各大机构提前埋伏
·三季度社保基金逆势小幅增仓 增持机械看淡金
·抱团御寒无效 基金“第一控盘”股持股比例创
·基金再度“吃药喝酒” 重仓28只ST股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