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普及互联网安全金融知识活动
818出国网 您的出国智囊团
抄底欧洲 “黄金居留权”限额认购
10大翻倍金股,您看我就送
专家认为,微幅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或能稍微松绑贷款限制,但不宜过度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30日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9年开始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的首次下调。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存款准备金下调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走向的改变,未来在总体稳健的前提下会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存款准备金下调属微调整
本次下调是近两三年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首次走出“上行”区间,进行向下微调。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前期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为下调创造了空间。由于对通胀的控制已经起效,关注点在抑制通胀之外,也开始关注抑制政策的负面效应,因此进行了适当微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殷醒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之前为控制通胀连续上调准备金率,使得准备金率达到了21.5%这样的高点,上行空间很小,小幅下调属情理之中。
由于高存款准备金率放缓了资金的流动性,这次微幅下调或能稍微松绑贷款限制,利于中小企业和其他商业团体贷款融资。殷醒民和李永森两位教授都对本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紧缩政策下生产者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小微企业,这会影响生产和经济增长。通胀放缓后,为政策微调创造了基础,是符合预期的。”李永森对本报记者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达了相似看法。
“实际上微降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是比较高的,由于前期不断上调,在年底适当微调比较合理。”殷醒民说。
政策微调不代表走向宽松
有分析认为,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代表释放政策信号,即中国央行将采取行动,缓解当前货币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对微幅下调行为不宜过度解读。不能从局部小幅调整来判断大的走势转向,因为经济大环境中还有许多制约因素。未来调整方向只能以操作状况和市场形势为依据,进行局部结构微调。
“结构性微调早已入手,单从本次下调就认为大方向扭转为时过早。未来调整需从市场情势、操作效果和经济运行状况来做判断。”李永森说。
殷醒民也认为本次下调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明年还是会以稳健的政策为主。
苏剑则认为,从宏观调控体系来看,政府最为关注的是通胀和房价问题。虽然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有所不同,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于政府继续调控房价不利。因此苏剑不认为本次小幅下调代表货币政策会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