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稳定监测与管理:来自FSAP的经验和改进FSAP的建议”高层研讨会上指出,各国应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不断探索逆周期调控方式,强化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危机管理能力建设。业内专家表示,逆周期调控方式体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性、前瞻性。防范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控方式的内涵所在。
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此次由次级债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监管当局忽视了对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的关注,在个体金融机构看似稳健的情况下,没有对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变化、金融机构及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给予足够的重视。
后危机时代,作为金融监管改革重要内容的“宏观审慎管理”自去年以来不断被金融管理部门凸显和强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金融稳定报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宏观审慎分析,以识别系统性风险;二是宏观审慎政策选择,以应对所识别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三是宏观审慎工具运用,以实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对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作出了详细界定和区分:从监管目的来看,宏观审慎管理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最终目的在于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微观审慎管理则是防范个体金融机构的倒闭,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或储蓄者的利益。宏观审慎管理就是为了补充微观审慎管理的不足,它从一开始就将金融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力图避免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或使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也让针对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微观审慎政策失效,新的监管框架呼之欲出。
目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及在各国的实施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主要涉及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维度,即机构和市场之间的传染问题;一个是纵向维度,即周期的变化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横向维度上,就是强化系统增长性机构的稳健性,使用的是资本、拨备等工具,但难点在于系统增长机构的筛选和增长。在纵向维度上,就要着眼于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结构的监管标准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主要的监管工具包括动态资本要求、差别准备金率、杠杆率要求、流动性要求、信用评级的调整等等,而难点在于宏观经济形式与系统风险状况如何评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必须对银行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管,这主要通过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非现场监管来实现。对银行的宏观审慎性分析要建立在市场信息和宏观数据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关注重要的资产市场、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潜在的失衡问题。以此为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用宏观审慎性指标(MPIs)来评估金融系统的薄弱环节,并逐渐发展成一套完整的金融部门评估项目(FSAP)。其目的旨在为宏观审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藉此评估和监督一国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防范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宏观审慎监管的双重维度,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时间维度中顺周期效应提出的逆周期监管政策,另一类则是针对横截面维度中金融机构的相关性和共同的风险敞口以及系统性重要机构“大而不倒”等问题提出的监管政策。“构建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有关工作,重点是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管理。”宗良强调,未来应建立完善金融体系稳健性分析监测和评估制度,强化宏观审慎分析,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及其风险变化,建立系统稳健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同时研究建立逆周期的动态资本缓冲和前瞻性拨备安排,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宏观审慎管理主要强调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性、前瞻性。逆周期调控方式,实际上是通过政策的调控来降低经济波动的空间,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另有市场分析人士分析指出,为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而采取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通过保护经济免于剧烈的金融动荡而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宏观经济的稳定也降低了顺周期倾向所引致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明年必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要加强微调,微调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放松银根,也不在于放松总量政策。预调、微调是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显然,这也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潜在风险的必要措施。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基于宏观审慎监管原则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央行发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11月人民币贷款增5
·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稳增长”下政策如何“稳健”
·PMI跌破荣枯线 订单减少开始向大企业蔓延
·M1及M2双降预警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
·结构性通胀可能伴随我国城市化全过程
·瑞银:预计明年中国出口零增长
·专家把脉GDP增速下滑 明年首季探底全年略高
·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稳增长”下政策如何“稳健”
·PMI跌破荣枯线 订单减少开始向大企业蔓延
·M1及M2双降预警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
·结构性通胀可能伴随我国城市化全过程
·瑞银:预计明年中国出口零增长
·专家把脉GDP增速下滑 明年首季探底全年略高
·外资银行专家:政策重点转向“稳增长”
·2012宏观经济十大猜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澳新银行:2011年中国将加大财政投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中性偏松 强调稳
·防通胀卷土重来:依靠市场调结构是根本
·出口高歌猛进 或将一去不返
·央行发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11月人民币贷款增5
·2012宏观经济十大猜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澳新银行:2011年中国将加大财政投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中性偏松 强调稳
·防通胀卷土重来:依靠市场调结构是根本
·出口高歌猛进 或将一去不返
·央行发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11月人民币贷款增5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