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宗琦
中国神华、中国石化、华侨城……近两个月来,在中央汇金公司及中央企业的带动下,上市公司增持潮涌。不论是“国家队”还是民营企业,众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手增持。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12月以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大股东及高管等增持的股份数及市值连续两个月超过减持,期间累计增持金额高达70亿元。这是2010年5月以来市场首次出现增持力度的“翻盘”。
在众多市场人士看来,这一罕见情况的出现显示上市公司大股东认为当前股价估值已具备投资价值。历史数据显示,在2005年上证综指的998点、2008年的1664点等历史低点,增持额都曾超过减持额,并随后出现一轮“翻盘”行情。因此,本轮增减持力度对比的变化值得关注。
增持潮历史罕见
英大证券研究所统计的2000年以来全部上市公司的增减持公告数据显示,自2010年5月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一直难以抑制套现冲动,减持股份数及市值持续高于增持的股份数及市值,但这种情况在2011年底出现逆转。2011年12月共有209家公司公告增持,同期有300家公司公告减持,尽管减持的公司数仍大于增持的公司数,但增持股份数及市值均超过减持。当月上市公司共公告增持51017.66万股,增持市值达415103.25万元,均创下2009年10月以来的新高。当月上市公司共公告减持27266.87万股,减持市值为392605.49万元。
进入2012年后,大批央企增持旗下上市公司股份,证监会也出台多项举措鼓励大股东增持。统计数据显示,公告增持的公司数、股份数及市值这三项指标均超过减持。2012年1月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公告,增持股份数为34366.08万股,增持市值为284701.72万元,而同期仅56家公司公告减持18254.9万股,减持市值为171606.09万元。
在近年的A股市场上,这种增持力度持续超过减持力度的现象并不多见。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的5年间,减持力量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从月度增减持股份数和市值看,期间仅有6个月的增持力度超过减持力度,分别是2008年9、10、11月,2010年5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在其余时间里,减持力度均远远超过增持力度。
近两年来高管首现净增持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高管增持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共有85家公司的1640名高管增持,累计增持3810.28万股,市值达46225.46万元,占总增持市值的16%;当月共有42家公司的59名高管减持,累计减持2891.15万股,套现33100.24万元;当月高管净增持919.13万股,净增持市值达13125.22万元。这是2010年6月以来的20个月时间里,上市公司高管首次出现净增持。
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的增持行为,市场予以正面解读。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上市公司最大的投资人以及直接管理者,其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战略的把握最为全面,增持行为意味着大股东和高管认为目前上市公司市值水平严重低估,与其内在价值产生严重背离,也可理解为大股东后续可能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此外,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大股东每年2%自由增持股份的锁定期长达6个月,“短炒”无利可图,因此市场认为大股东此番增持是看好长期投资价值。
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具实际意义的是,大股东的增持有效地增加了资金供给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例如,中恒集团在春节前连续三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大股东中恒实业迅速出手,在1月20日、31日分别进行增持,此后中恒集团股价逐渐止跌回升。
多次验证历史大底
“看看历史数据,当历史大底998点和1664点出现时,增持数量都超过了减持数量,这一指标非常敏锐,说明产业资本看好实体经济、认为股价处于低位的概率相当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
英大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开始的超级大牛市恰似增减持数据对比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增减持数量反复交错,没有哪一方长期占据上风,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增持一方异军突起,多项指标超过减持,从而确认了998点底部的有效性。此后,增持量持续保持领先,直到2007年初局势才发生变化。
2007年底至今,市场总体处于下降通道,并于2008年10月在1664点筑成大底。无独有偶,2008年9、10、11月三个月间,增持的多项指标再次“翻盘”,一举超过减持,这与中期底部走势再次吻合。
对于历史数据走势,分析人士表示,就短期市场走势而言,大股东的增持举动也许不具备领先性,但它是中长期估值以及产业资本对估值水平认可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次增持力度超过减持的新动向值得关注。
“除增减持数据外,目前股息率、市盈率等多个指标均处于历史低位,与成熟市场接近。”李大霄表示,诸多指标表明,目前是长期资金入市较好的时机,如果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此时入场,将有望激发市场的中长期拐点。
近两月增持潮历史罕见 “翻盘”指标再现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机构重仓股统计(截至2月2日)
·3亿大单抢筹97只业绩翻番股 四机构再抛1股
·机构重仓股统计(截至2月3日)
·公募私募上演创业板“逆战”
·资金:散户入市机构犹豫 基金对后市多持谨慎
·一号文件剑指农业科技 大单狂扫5只涨停股
·一号文件激活春耕 资金抢筹16股
·1月高管增持仍是主流 抛售意愿未随反弹增加
·3亿大单抢筹97只业绩翻番股 四机构再抛1股
·机构重仓股统计(截至2月3日)
·公募私募上演创业板“逆战”
·资金:散户入市机构犹豫 基金对后市多持谨慎
·一号文件剑指农业科技 大单狂扫5只涨停股
·一号文件激活春耕 资金抢筹16股
·1月高管增持仍是主流 抛售意愿未随反弹增加
·低仓位基金伺机加仓 新基金建仓节奏加快
·上周华夏易方达领衔 基金主动小幅加仓
·基金新年“踏错”节拍 六跌行业基金均超配
·光大保德信独家重仓广钢 价值投资还是重仓失
·长信系3只基金误杀两牛股 错过1800万浮盈
·私募加仓早周期行业 仓位控制攻守兼备
·私募加仓迎战2月行情
·一号文件激活春耕 资金抢筹16股
·上周华夏易方达领衔 基金主动小幅加仓
·基金新年“踏错”节拍 六跌行业基金均超配
·光大保德信独家重仓广钢 价值投资还是重仓失
·长信系3只基金误杀两牛股 错过1800万浮盈
·私募加仓早周期行业 仓位控制攻守兼备
·私募加仓迎战2月行情
·一号文件激活春耕 资金抢筹16股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