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缺口到底多大,各研究机构得出的数据都不相同。
日前,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高达18.3万亿元,但这一数据遭到业内专家的质疑。有专家认为,即使考虑到转制成本,应该也没有这么高的缺口。目前对于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计算,国内学者的计算从2万亿元到8万亿元都有。
缺口是个谜?
报道称数据援引自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人联手推出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仔细研读报告原文,未发现上述数据。
多位社保学者也对这一数据表示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保专家李珍表示,不太清楚他们是怎么计算的,但他个人认为2013年养老金缺口18.3万亿元不太可能。
根据日前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李珍分析,从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来看,由于扩大覆盖率和工资增长的原因,收入会大于支出,而且还有结余。如果考虑转制成本,确实存在巨大的缺口。但缺口到底多大,还存在争议。
李珍介绍,她曾用静态方法计算过,算出的转制成本约为2万亿元,也有学者计算为4万亿元。世界银行采用动态方法,考虑到利息等因素,算出结果较高,约12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由于不清楚18.3万亿的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因此无法贸然做评价。但即使考虑到转制成本,应该也没有这么高的缺口。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分析中国养老金缺口,不能看每年人社部公布的养老金结余数据。因为这个数据质量不佳,第一,结余的是东莞、深圳等少数年轻省市;第二,这些结余来自个人账户,实际上钱被挪用了。
“个人账户是将来养老用的。把年轻人将来要用的钱挪到当前发放,当然没缺口了,但是实际上缺口非常大。”杨燕绥说。
《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分析,短期内中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主要因素。
根据该报告采用的新的养老金模型,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中国养老金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养老金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GDP的0.2%,2050年达GDP的5.5%。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
国有资产补缺?
鉴于此,报告提出了退休年龄提高7岁、上市国有股份划拨进入社保基金账户的建议。马骏还特别强调,社保缺口将成为国企转轨的巨大动力。需把80%的国有股份划拨到社保,才能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由于养老金支出压力增加,许多专家提出了诸如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结余转入、外汇储备冲抵、国有股份划拨等做法。
杨燕绥认为,这些都是可行的办法,但需要有详细的制度安排。
李珍则认为,用国有资产来补充养老金缺口,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她表示,对于转制成本,本来就是政府应该承担的,是政府以前欠下的,用国有资产来补偿是合理的。但如果是新制度下未来产生的缺口,则应考虑,用国有资产来补偿是否合理的问题。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参加养老保险,他只缴费了15年,而且缴费基数也很低,最终导致他退休后养老金很低,不足以养活自己。这个情况怎么办?如果用国有资产为他补偿,那对那些缴费更长、更高的人来说是不是公平呢?”
与补缺口相比,调结构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治本之策。杨燕绥认为,要加快推进养老金结构调整,包括完善社会统筹的互济功能和政府责任,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以克服老年贫困;同时打造个人账户的储蓄和市场融资功能,来改善老年生活。
18万亿“虚惊” 养老金缺口“罗生门”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中国有更大空间处理银行坏账
·1年可补缺社保200亿 人社部称延迟退休只是时
·下半年经济政策将更积极和更宽松
·央行三年半首次降息市场信心提振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陈德铭:外贸全年10%增长或能实现
·CPI低于3%将成大概率事件
·5月宏观经济数据微妙 市场吁政策组合拳
·1年可补缺社保200亿 人社部称延迟退休只是时
·下半年经济政策将更积极和更宽松
·央行三年半首次降息市场信心提振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陈德铭:外贸全年10%增长或能实现
·CPI低于3%将成大概率事件
·5月宏观经济数据微妙 市场吁政策组合拳
·《政府采购法》走过十年 阳光采购仍需制度完
·高溢价再起 土地财政转型应抓住时机
·由项目审批加速 再看“稳增长”与“调结构”
·机构预测再放松 中国降息通道已打开?
·道富环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较低
·报告称发展中国家应回归中性货币政策
·多部委鼓励民间投资 物流土地及金融仍是两难
·多部委鼓励民间投资 物流土地及金融仍是两大
·高溢价再起 土地财政转型应抓住时机
·由项目审批加速 再看“稳增长”与“调结构”
·机构预测再放松 中国降息通道已打开?
·道富环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较低
·报告称发展中国家应回归中性货币政策
·多部委鼓励民间投资 物流土地及金融仍是两难
·多部委鼓励民间投资 物流土地及金融仍是两大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