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公司数据 >> 正文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三大怪象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2年07月20日 08:37 证券时报 李雪峰
  融资式分红

  无论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安排,作秀式分红显然与管理层的监管目标相悖,但与此相比,上市公司在现金流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斥巨资分红则更加值得警惕。此类公司大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往往较为紧张,二是在分红前后,常有增发预案出台,甚至部分公司在分红完毕及成功实施定向增发之后,直接将募集的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实,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分红与再融资,此前管理层已发布有关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面的要求,不过并未具体规定分红与再融资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上市公司为此想方设法为达到融资条件而进行分红。

  如某上市公司于7月6日发布了派现公告,随后便于7月11日宣布拟定向增发4.26亿元。另一家位于中部的上市公司也是同样如此,舍小钱赚大钱,该公司于5月15日正式派现2700万元,两个月之后的7月11日也抛出了7.5亿元的定增募资方案。这些公司的定增计划毕竟还尚未成行,而不少上市公司相继于4月、5月派现之后,不足半年即募得资金数亿元。较之于分红现金的数额,上述公司定增募资数额一般在10倍以上,而分红与增发的时间间隔相对较短,时间上并不固定。

  北京的一位蔡姓财务专家告诉记者,由于上市公司分红实施日与会计年度终结日往往相隔半年之久,而增发计划从预案到实施也长达一年,因此上市公司可充分利用这段并不确定的时间,先分红以达到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再实施巨额融资,这笔生意很划算。

  不过西部某上市公司则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式,即先融资、再分红。资料显示,该公司先于3月成功募集资金9亿元,随后于5月将其中的4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紧接其后正式发放2亿多元的现金红利,从增发--补充流动资金--分红期间短短2个月,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此外,如阳光照明  (60026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德豪润达  (002005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等均是在定向增发实施完毕后进行了正式分红。尽管并无证据表明这些公司分红动力与资金募集之间的关联关系,但是在缺乏资金需要从市场募集的情况下还进行分红,其动机不免令人关注。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近200余家公司在大举分红前后,均有增发预案出台,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投资者所获得的现金分红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套现式分红

  对于有套现需求的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东来说,通过辞职或减持套现易犯众怒,因此并非上策,而分红套现则更为体面。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年以来,辞职套现或产业资本频繁减持的案例相对较少,除了监管层在这方面加强监管之外,套现方式的转变也是重要原因。

  例如上海某公司2011年度分红8.44亿元,其中控股股东一家即分得6.8亿元,二股东也分得7560万元。中小板另一家公司2011年度分红1.63亿元,但大股东独占1.17亿元。

  还有些上市公司的分红显得极为与众不同,首发上市募资不到一年,即开始大肆分红。如北京某上市公司于去年三季度末上市,今年3月即抛出每10股派10元的高分红方案,在其累计分红的1.1亿现金中,大股东就获得5900万元的现金分红,套现路径与海普瑞  (00239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2010年度的"10派20"分红方案如出一辙。

  上述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现象,部分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甚至接近90%,在此背景之下,分红实际上成为了大股东的专利,而上市公司本身也沦为了大股东的套现工具,中小投资者仅能喝点汤。数据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不低于500家,这些公司的控股股东2011年度共获得2984亿元的现金分红,占该年度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51.85%。

  对于大股东频频借分红套现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是大股东其他项目需要资金,二是对上市公司前景不太乐观。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防止现金分红成为大股东的套现工具,不过如何规避仍有待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当然,并非所有股权集中的公司分红均与大股东套现有关。

  对A股市场的分红乱象,管理层并非视而不见。日前管理层已要求从完善《公司章程》相关条款、建立分红决策的工作机制、切实执行现金分红方案、如实披露现金分红信息等四方面来完善分红制度。
共 2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