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2年07月25日 04:05     陈宇 第一财经日报 
  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我觉得我是对的,可能问题出在怎么理解发达两个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实很发达,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家银行,其实很少有地方像浙江这个区域体现出两个特征: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容忍程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北京。

  这两个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经济总量其实在全国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列第四,浙江的金融机构家数可能是位列全国之首。基本上所有能开设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如果不能开设分支机构的也以办事处等名义开设,同时更奇怪的是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没有听说过亏钱的金融机构,谁来都赚钱,而且盆满钵满。

  全民投机盛宴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不断下降放贷标准的两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实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浙江金融发达反倒会导致实业空心化,照理说金融发达应该是促进实业发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并不是这么一条道路而来。

  从2002年开始,经济不断上行,大量的实体经济的确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很多实体经济发展到后来,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赶不上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举例来说,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开厂做实业一年才赚一千来万,但是他当时买的盖厂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赚几个亿。

  但是很多人会问,这个跟金融过于发达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很大,因为一旦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经营模式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因为大量固定资产的升值要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创造,使得很多企业不断去得到资金,然后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资金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自身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金融的过于发达就会助推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变相给予企业远超过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就是帮助企业去扩大和增加对资产的投入。帮助企业圈地、买房,甚至去做房地产。

  过去十年来,这种情况不断得到恶化,就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干实业的人没有好结果,而大量没有专心干实业,不断通过实业套钱用来做投机的企业却一个个暴富。使得很多企业自然而然都依样画葫芦走上了投机生涯。

  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20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300多万,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利用他的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20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他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

  浙江从而演变成了全民投资或者全民投机的盛宴狂欢之地,在经济不发生太大变化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这种盛宴有可能维系,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噩梦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发达不发达,我再举几个例子。在浙江的银行中为了将贷款放出去,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别的省份有没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么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贷款。在浙江会有很多的贷款品种出来,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评估,然后再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还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可以贷到1200万。你没有企业平台,银行会给你找企业平台,你缺乏贷款条件,银行会给你造贷款条件,你没有流量,银行会给你造流量。如果这个银行不干,那行,我换个银行。

  当一个区域内都只是个别性的投机事件的话,影响其实总归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区域内群体性投机的时候,问题就大了。再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制度缺陷的时候,两者一旦叠加,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很自然了。

  而事实也恰恰证明,对资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业,往往发展得最好,对资金来者不拒的企业,到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担保是个恶制度

  实业空心化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资产增值过快让企业无心实业是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了。

  浙江金融机构众多,理论上应该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都获得比较低廉的贷款资金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审批条件上不断放宽条件,但是两点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够的存款,第二是贷款利率。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求企业配套存款,第二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都要上浮较高的利率。

  所谓1:1配套已经还好了,很多银行都要求1:2配套,贷1000万要存2000万。当然现在普遍的是贷1000万,存500万。这样的操作手法,变相地推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说高利贷横行的话,某个意义上讲,银行是最大的高利贷,因为按照我前面说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贷款利率折算下来都要到12%以上了。还不算别的各项费用。

  这个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实体更加空心化,因为实体经济一年的利润毛利也就在10%左右,哪里来的利润支付利息?所以企业贷款之后更多都投入到比实体经济更赚钱的行业中去——房地产或者别的投机性领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怎么办?借出去。借给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说12%银行借来,然后20%或者30%借给别人。这个过程无形中又极大增加了风险的叠加。

  在浙江,我可以说90%的贷款其实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流到了两个领域中去,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投机性行业,这个投机性行业,在某个意义上也更把实业推到了一个很难维系生存的地步中去。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大量投机性行业的萎缩,房地产行情的持续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银行资金从事投机的企业,面临当下的现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里面刚才说的几个问题都集中性爆发,山雨欲来片刻之间的事情。

  总的来说,贷款条件的过于宽松,使得银行一旦开始严格条件之后,企业的资金势必被抽走。而事实上按照当前浙江的企业的状况是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银行抽走一分钱贷款的,因为浙江的企业的杠杆用得很高,同时,都不在实体经济中流转,大量资金都挪用到了别的项目投资中去,流动性很差,所以一抽贷款,必然出事情。这个是当前最直接的导火线。

  这次所谓六百家联名上书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庞大的担保链使得企业被抽贷了,但是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企业的资金都被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流动性不够。

  其实,我一直想表达的是担保是个恶制度,担保制度是连坐制度的衍生,担保无助于风险的控制的同时,反倒极大地加剧了风险的产生。企业是否出风险,其实跟有否追加担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担保是一种事后风险追偿的机制,但是并不是风险的防范措施。我见过很多不少好的企业,都因为给人担保,留下无尽遗憾。

  前面说了金融加剧了实体的空心化,而实体空心化反过来也导致了金融无法进一步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但是替代不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某个意义上讲又将浙江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浙江这两个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空心化的实体经济,让浙江金融其实真有心去做实体贷款,也没得做。浙江省内,遍看全省居然找不出一个大型和超大型的企业,而反观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是应该低头反思的。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