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日谈”已经谈过,要实现转型,必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GDP的财富转化率和价值含量。我们也不能再走牺牲环境、滥用资源的生态赤字型道路,不应再走竞争条件不平等、基本保障和分配不公平(如城乡、区域、劳资、国企民企等)的低包容性道路,这都很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说,探求经济增速下降背景下的新发展道路,也是因为在客观上,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呈下滑趋势。从以往10%左右的增长降到7%、8%,基本是个共识。
经济增长可被视为资本贡献、劳动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三者之和。研究表明,资本贡献对中国GDP增长的作用已出现递减。2000年后中国的资本存量与GDP之比一直在上升,也即产出每单位GDP所需的资本存量越来越大,资本劳动比越来越高。随着储蓄率和投资率不可避免的下降,资本贡献也必然下降。
劳动贡献的作用也在下降。人口老龄化,总和生育率降低,使人口红利正在衰竭。有研究认为,目前高估了劳动力供给水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水平,中国15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在2010年已达到最高峰,而整个人口的峰值可能不会超过14亿。
最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也在下降。过去30多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半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如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余来自技术模仿带来的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管理的加强等等。随着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模仿红利”也在收缩。
如果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则我们能做的,不是用行政手段扭曲资源配置,生硬和低效地去刺激;而是要追求发展方式的好和优,同时努力改革创新,让下降曲线变得平缓。比如通过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延续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通过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和教育水平,打破行政性垄断,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可以让资源向那些有着更高产出效率的地方和部门转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要用悲观主义或无所作为的态度对待中国速度的下降,要以科学理性、改革勇气和转型智慧,激发人民新的创造活力,开辟新的发展格局。
转型需要新的思考范式之四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没有收入分配改革就没有共同富裕
·浅析金融危机下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模式改革
·谭雅玲:经济硬着陆是价值体系的弱化和潜能
·经济放缓重创港口吞吐量 下半年或稳步回暖
·汇丰:中国宽松政策见效
·人民币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刘煜辉:中国经济波动过渡到长期层面
·LP违约:流动性缺陷是硬伤
·浅析金融危机下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模式改革
·谭雅玲:经济硬着陆是价值体系的弱化和潜能
·经济放缓重创港口吞吐量 下半年或稳步回暖
·汇丰:中国宽松政策见效
·人民币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刘煜辉:中国经济波动过渡到长期层面
·LP违约:流动性缺陷是硬伤
·美国经济衰减风险不容低估
·新兴大国的对外开放十年
·把握应急产业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稳增长还要和抓改革结合起来
·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个人合作建房路在何方
·中国人口结构红利取代数量红利
·各地为何争抢“营改增”试点?
·新兴大国的对外开放十年
·把握应急产业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稳增长还要和抓改革结合起来
·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个人合作建房路在何方
·中国人口结构红利取代数量红利
·各地为何争抢“营改增”试点?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