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当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热点,经济发展就直接与二氧化碳减排挂上了钩。当应对气候变化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须选择,经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必须是低碳发展。
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政策的核心。但是,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长期和短期的选择。
比如说,调高能源价格时担心社会不稳定,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问题;如果不调高能源价格,影响的是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找一个平衡,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也是讨论社会和谐问题和可持续的问题,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应该是兼顾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从经济属性方面提出的。这类定义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共同点是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即使是将来的低碳发展,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需要保证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相应的可持续增长政策应寻求在不耗尽自然资源资本存量的条件下,维持一种可接受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是一种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并且这种发展能够保证增加当代人的福利,也不减少后代人的福利,尽量使每一代人平等地享受资源和环境的机会。
由于能源的特性和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以及能源与环境的高度相关,可持续发展问题实际上集中地反映为能源利用和选择问题。对于耗竭性能源资源而言,可持续发展要求尽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维护能源和环境的社会公平,从而对人类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制约,或在这种制约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来定义。这也是一种可能用于政策实践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定义。
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析也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与社会三个层面。在资源层面,随着对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利用,能源资源耗竭日趋严重,价格上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使得能源价格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约束;在环境层面,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在社会层面,能源是满足现代人的基本需要和服务的前提,能源供应和质量的均衡配置是反映社会公平和和谐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种种社会经济因素使得资源和环境无法得到战略性的保护,其实发达国家处于该发展阶段也遭遇到同样问题。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不能否定经济快速增长,低碳发展也不能否定经济的快速增长。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需要中国仔细审视如何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低碳发展的含义更接近我们一直在做的节能减排,也就是说,低碳发展中节能优先,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低碳的能源结构,因为,低碳的能源结构通常会提高能源成本,而大幅度提高能源成本有碍经济增长。基本思想是:既要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又要保持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国政府说的“又好又快”原则。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命题,也是一个低碳发展的命题。前30年的经济增长,得到的和失去的我们都看见了。总结起来就是:收入大幅度提高,能源稀缺凸显,环境排放严重。最近几年,中国的能源电力需求在短短的几年内增长了一倍多,虽然部分排放物受到控制,但包括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大幅度上涨,上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能源电力的刚性需求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意味着中国的能源电力需求还将大幅度增长,如果以目前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二氧化碳排放也同比将大幅度增长。那么,二氧化碳排放会不会再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以发达国家经验看来,一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上去容易下来难,需要在能源刚性需求的前提下,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对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十二五”应该是一个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十二五”是一个关键时期,在“十二五”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事关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