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前景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09年11月14日 08:07 中金在线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即,人民币升值又成为话题。联系到最近陆续有来的贸易摩擦,自金融危机以来有关经济不均衡而引发危机的争论,以及眼下有关人民币币值或明或暗的言论,都会引发市场联想。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加上外界对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疑虑,市场对人民币升值总是充满着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期待。

  从理论上讲,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与计价、结算工具,它本身并没有价值。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即汇率,总是与贸易连在一起。世界各国的货币之所以会发生关联,原因就在于不同国家产品与服务之间的贸易往来。用本国货币买不到别国产品,只有将本国货币按一定比例换成别国货币后才能买进该国产品。因此,汇率之争实质上就是贸易之争,汇率冲突无外乎贸易摩擦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已。

  2007年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虽然对危机的成因有多种解释,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但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中国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成了美方的说辞,由此而来的贸易摩擦,正在对经济复苏的前景产生微妙而复杂的影响,给复苏之路投下了一抹阴影。全球贸易再平衡,也将使得中国在贸易和汇率问题上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不过,如果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贸易与汇率,我相信其结局一定会令人失望。

  撇开政治考量与意识形态纷争,我们可以从经济逻辑上做以下推理:为什么人民币会升值?因为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了。为什么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增加?因为市场对中国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上升了,以致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民币才能使交易得以完成。为什么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上升?因为中国产品价廉物美。结论是人民币之所以升值,是因为中国的产品有竞争力。

  有竞争力的产品不仅不会失去消费者,相反其市场会越来越宽广。但人民币升值,也就意味着用外币计价的中国产品在国外的售价会上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这会抑制中国产品的市场销售。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仅没有奖赏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反而使其受到惩罚。这真是匪夷所思。而这正是逼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与逻辑。不过,这种逻辑是单向的,其中的思维显得有点粗糙。原因在于虽然人民币升值,但不一定会抑制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消费需求。关键要看消费者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即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2008年数据显示,美国最大的进口国是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德国、英国等,而其中,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逆差金额相当于逆差排名二、三、四、五的四国之和。在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普通机械(办公设备、音响等)、电器机械、纺织服装、家具、金属制品占比较大。而贸易逆差最大的也分布在这些行业。也就是说,中国对美贸易的主流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太高,只要产品性能与质量有保障,加上低廉的价格,中国货基本上无往不胜,很难找到有同样性价比的替代品。这也是人们得出“人民币升值并不会使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收窄,美国消费者只会在进口商品上付更多的钱”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

  美中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太少。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其直接根源在于美国并没有发挥其高科技产业的比较优势,因为美国一直对中国实施高技术限制与封锁,这无形中阻碍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还常常与补贴粘在一起——中国动用大量资财补贴出口企业及其产品用于出口美国。用自己的钱补贴出口产品,让美国消费者享受价廉物美的优质生活,实际上这是“胳膊往外拐”。这样做,虽然短期内能保持一些出口企业的就业机会,但长期来看,明显得不偿失。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人不会这么蠢。

  因此,无论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实践的角度看,美中贸易不平衡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民币汇率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即使人民币升值,其影响也是多向的,而且由此改变贸易不平衡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这倒提醒我们,生产价廉物美、高性价比的产品是立身国际市场的根本。结合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与技术特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克服自身结构性矛盾,继续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动力。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