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摩根士丹利:温故知新 把脉经济不确定性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3月03日 10:56 中金在线 
  近期的经济面和政策面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每到这种时候,我们总是回顾历史,并希望从中寻找启示。这一次是否会和2003-2004年一样?2004年4月,政策采取了为期6个月的宏观紧缩措施,而经济和股市均显示出极大的弹性。或者这一次是否会更像2006-2007年?2007年10月出台了严格的信贷控制措施(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这些措施维持了约9个月,最终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需决定紧缩承受力

  2004年4月的那一轮紧缩之前的情况与当前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当时的紧缩是完全正确的。在2004年4月的紧缩政策出台之前的6个月里,各主要指标的平均同比增长率均显示出经济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出口同比增长3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贷款同比增长27%,CPI同比增长2.7%。

  2004年4月的激进紧缩措施主要体现在严格投资项目审批、收紧对银行贷款发放的控制、暂停对农用土地的工业/商业开发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由于当时CPI已经见顶回落,且PPI也即将见顶,因而在紧缩开始后的6个月里只有一次加息。

  尽管紧缩力度较大,但经济仍显示了极大弹性。在紧缩开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从紧缩前的40%-50%骤减至20%,最后稳定在25%左右。与此同时,得益于紧缩期间出口的强劲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只是略有放缓。

  显然,当前的周期性经济环境过于脆弱,无法承受2004年4月同等力度的紧缩。此外,应当特别强调,2003-2004年的过热反映出当时的内需(固定资产投资)和外需(出口)均极为强劲。

  对2010年1月开始的这一轮紧缩的唯一解释是:为了预防2003-2004年那样的经济过热而提前采取的政策措施。因此,我们认为,后续的政策措施当会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并将视外需改善的速度而定。

  在此背景下,如果证明外需比我们的预期强劲得多(即我们的“四季情形”中的“夏季情形——过热”),则2003-2004年的情形很可能重现。这可能导致强力的政策紧缩,从而使一些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减速,但整体经济可能会相当稳健地承受此次政策调整。

  不会重蹈2007年覆辙

  越来越多的市场观察家开始顾虑,中国是否会重蹈2007年10月的那次紧缩覆辙。事实上,2007年底的情况与目前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尽管2007年年底的经济过热似乎不如2004年年初严重,但是经济活动依然十分活跃,尤其是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当时的主要经济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出口同比增长2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贷款同比增长17%,CPI同比增长4.9%。

  2007年10月出台的紧缩政策主要体现在极为严格的信贷控制措施(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以至于部分开发商已无从获得银行贷款。结果,在紧缩开始之后,投资增长出现了下滑,尽管下滑幅度不如2004年剧烈。工业生产同样出现了相应的温和调整。在这一政策引导的内需疲软(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背景下,随着2008年9月严重经济衰退的到来,中国出口出现了崩溃,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硬着陆和通货紧缩。

  这一次,2007-2008年的紧缩是否会重演?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这是可能的:第一,政策不吸取2008年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教训,在2010年重蹈覆辙,以至房地产销售和开工均出现大幅下降;第二,主要工业化国家再现“二次探底”(即“四季情形”中的“冬季情形——政策引导型的二次探底”)。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种情形都不会轻易出现。首先,最近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为了遏制投机并刺激供给,其目标是防止房价过快增长。虽然2007-2008年也实施了类似的政策,但在我们看来,这些政策并非房地产行业增长大幅减速的主要原因。2008年房地产行业的急剧减速的主要原因是,对房价下跌的普遍预期使购房者采取了“观望态度”。由于开发商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人们普遍预期信贷紧缩将迫使开发商降价,以提升销售,增加现金流。这一次,政策似乎无意采取这种重手干预措施。

  其次,虽然近期欧洲一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投下了阴影,但这与摩根士丹利全球经济团队对2010年G3经济温和复苏的预测是一致的。我们的团队认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

  三个角度理解紧缩

  前几次紧缩周期(即2004年4月、2007年10月)仍让人记忆犹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的政策调整早于预期,可能意味着另一轮大力紧缩的开始。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当前的周期性经济环境远较上两轮大力紧缩前虚弱,因此不具备采取类似政策措施的条件。

  以事后的眼光来看,2004年4月那次紧缩的时机把握要好于2007年10月的那次。我们认为,这两次紧缩均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

  首先,关键是外需的复苏。由于强劲的外需缓冲了生硬的政策措施的影响,2004年4月的那场紧缩并未对实体经济造成太大伤害。与之相比,2007年10月的那次紧缩虽然力度不如2004年那一次,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对经济影响较大。

  其次,早期适度的紧缩总是要好于晚期剧烈的紧缩。在我们看来,无论是2004年4月,还是2007年10月,其实都可以开始得更早。比如,中国经济在2003年二季度已经出现了过热迹象,但是原计划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政策收紧由于“非典”的爆发而被迫推迟,以至于强力紧缩在2004年二季度“非典”得到控制之后方始实施。

  再次,在此次严重经济衰退之后,中国政府对于外需不确定性的了解程度已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正因如此,任何重大政策调整可能会保持在适度范围之内,并将视外需改善的速度而定。我们认为,中国政府最近采取的政策措施,应视作为防范全面经济过热和典型的“泡沫-破灭”周期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目前,我们对2010年经济的基本设想仍是“四季情形”中的“秋季”——不温不火情形。尽管最近外需复苏强于预期,使“夏季情形”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近期的高度不确定性已经对股市产生了影响,不过年初以来市场的剧烈反应确有过激之嫌。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