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可借由发行可转债、增发、分拆海外上市等形式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但效果如何呢?回看招商银行的可转债风波、浦发银行增发方案一经披露即引起股价大跌、民生银行发行H股的一波三折,再看中国银行的千亿融资,更是引发了市场的一次“强震”。
上市银行通过证券市场补充资本金的做法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无奈在沪深股市“牛”气不足的情况下,上市银行这种巨大的再融资计划以及过高的频率,只能招致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而在人们激烈讨论银行融资渠道时,资产证券化对提升资本充足率的作用显然不应被忽视。有银行资深人士表示,在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几种渠道中,最稳妥、最理想、矛盾最小的就是资产证券化。
专家表示,资产证券化一般不会明显地削弱银行贷款能力,信贷投放后利用证券化的办法分发给法人和投资者,因此不会没有资本金就减少贷款。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净额除以总的风险资产之后得出的,即: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所需资本)。其中,风险加权资产是由银行的各项资产乘以它们各自的风险权重而得。
综合来看,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途径一方面通过扩大股本、增加利润留成比例、发行混合债务资本工具以及次级长期债务来扩大分子,另外,还可以通过缩小分母来实现,即减少银行的风险暴露。
资产证券化和资产出售可以把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和其他资产转化为现金,降低资产方的风险水平和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从而降低对资本的要求,相应提高资本充足率。
根据银监会对银行资产风险权重的规定,一般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00%,而证券化之后回收现金的风险权重为0,这样计算出来的分母变小,资本充足率自然会提高。
专家表示,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主动灵活地调整风险资产规模,以最小的成本增强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
早在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发行了中国第一只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次的MBS和ABS,虽然入池资产规模非常小,但是却开启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先河。之后,工行、浦发等纷纷效法,启动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
从国际经验看,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从而被各国商业银行广泛运用。如美国抵押贷款服务供应,为了突破资本瓶颈限制,通过选择表外资产证券化为主的贷款出售模式,使其2005年资产负债表上的贷款资产压缩了近9.3倍。在资本金不变的前提下,资产证券化使其市场份额扩大了17倍,增强了抵押贷款领域的竞争能力。
十多年来国际风行的潮流,金融与非金融资产都是资产证券化的对象,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贷款都是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提供的。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
然而,随着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银行业在这场始于单一房地产市场危机的金融风暴中受到重创,不仅承担了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同时陷入了由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放大作用而带来的流动性危机。
但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时间尚短,必须充分考虑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应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防止风险贷款产生,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减少违约损失。通过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结合我国实情谨慎开展新一轮的资产证券化,才能使商业银行既降低资本消耗,又能在稳健经营中求得新发展。
化解资本充足率“堰塞湖” 资产证券化大有可为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国泰君安:2010年2季度宏观策略
·基金公司看两会: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投资机会
·茅于轼:人民币升值的障碍何在?
·厉以宁:可采取加息措施 但幅度不宜过大
·国泰君安:欧洲经济缓慢上升 主权债务不触发
·出口复苏投资线条将形成2010年的战略投资机
·稳预期才能稳房价
·秦晓:今年信贷会适当减少
·基金公司看两会: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投资机会
·茅于轼:人民币升值的障碍何在?
·厉以宁:可采取加息措施 但幅度不宜过大
·国泰君安:欧洲经济缓慢上升 主权债务不触发
·出口复苏投资线条将形成2010年的战略投资机
·稳预期才能稳房价
·秦晓:今年信贷会适当减少
·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正在发生复杂变化
·加息升值将延长“观察期”
·出口推动型增长战略不能轻易改变
·内外贸结构调整正面临最佳时机
·尹中卿:希望这是有效益可持续的8%
·国泰君安:2010年2季度宏观策略
·秦晓:今年信贷会适当减少
·基金公司看两会: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投资机会
·加息升值将延长“观察期”
·出口推动型增长战略不能轻易改变
·内外贸结构调整正面临最佳时机
·尹中卿:希望这是有效益可持续的8%
·国泰君安:2010年2季度宏观策略
·秦晓:今年信贷会适当减少
·基金公司看两会: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投资机会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