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经济学界急于从“中国奇迹”中提炼出“中国模式”,而现在,更多的争论聚焦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一度,经济学界急于从“中国奇迹”中提炼出“中国模式”,而现在,更多的争论聚焦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周二,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第二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3%,低于第一季度11.9%的增长速度。GDP增长率的放缓幅度大体符合预期,此前市场对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中值是10.5%。
两天后,北京公布的制造业和资本支出增幅双双下降。6月份的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7%,低于经济学家们预计的14.9%,也低于5月份的16.5%。中国衡量资本支出的基准指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6月较上年同期增长25.5%,低于1-5月25.9%的增幅。这些关键数据都表明经济活动在放缓。
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可以归结的原因很多:比如,有迹象显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力度的不断减弱可能正在损害全球经济增长,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或许不久后就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更明显的影响。比如,2008年开始的经济刺激支出继续逐渐减少,北京对银行贷款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强力调控开始对整体经济产生收缩影响。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逐步放松对购房的限制,将导致建筑业活动进一步放缓。
甚至通货膨胀压力也似乎出现了缓和,这对普通消费者是好消息,但对担心通货紧缩的朋友是坏消息。6月份CPI涨幅为2.9%,低于5月份的3.1%,也低于市场预测的3.3%。眼下,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通货膨胀率未来几个月将出现下降。同时,在CPI的上游,官方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PPI较上年同期上涨6.4%,增幅低于5月份的7.1%。这意味着成本对物价的压力也在减弱。有远见的投资者担心经济增长速度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急剧放缓。官方报纸更以社论警告,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程度会大于预期,下半年政府不应该进一步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
向前回溯,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同时拥有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长时间。根据纽约大学经济学家William Easterly的统计,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经济增速排名前10%的国家,在下一个10年间仍能保持这一纪录的几率仅为18%。截至2007年的30年间,中国的年增长率超过8%。近五年,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增长率却加速至10%左右。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Ricardo Hausmann称,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曾以中国的速度增长了30年。在他的排名中,博茨瓦纳排名第二,到1991年为止30年间,这个国家的年增长率约为8%。但这是特例,该国的200万人口环绕钻石矿而居。第三名是新加坡,在1991年之前30年间,年增长率为6.9%。日本在截至1990年的30年间,年增长率为5.3%,排名第九。美国增长最快的30年是1960年至1990年,年均增速为2.3%,排名第55.
GDP增速放缓恐怕不是这个月和接下来几个月,而是北京要准备接受的长期现实。我相信在必要的时刻,中央政府仍能人为压低利率,指令银行业大举放贷,但由此造成的贷款风险上升必须从市场上筹集额外资本来弥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终有一天,决策者不得不放弃8%的年经济增长目标,投资者也不得不放弃从总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赚钱——就像在养殖过度的鱼塘里钓鱼。至于时间,大约在2012年。
不得不放弃8%的年经济增长目标 大约在2012年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新一轮经济刺激开始了?
·打破房价不跌预期才最关键
·中国经济上升势头放缓 不必过虑“二次探底”
·人民币升值谁将获益
·社科院专家称中国排斥性体制阻碍社会成员流
·冯海宁:楼市调控既要“辟谣”更要“实效”
·兴业投资总监王晓明:经济“过弯道”考验智
·劳动力不再廉价 选择开始两难
·打破房价不跌预期才最关键
·中国经济上升势头放缓 不必过虑“二次探底”
·人民币升值谁将获益
·社科院专家称中国排斥性体制阻碍社会成员流
·冯海宁:楼市调控既要“辟谣”更要“实效”
·兴业投资总监王晓明:经济“过弯道”考验智
·劳动力不再廉价 选择开始两难
·中国将进入核心通胀时代
·以政策动态优化应对多重“两难”
·房地产调控误伤经济是伪命题
·人民币升值谁将获益
·陶冬:不过分倒行逆施 美国永远可以发新债还
·人民时评:高污染风险行业小问题就是大事故
·打破房价不跌预期才最关键
·冯海宁:楼市调控既要“辟谣”更要“实效”
·以政策动态优化应对多重“两难”
·房地产调控误伤经济是伪命题
·人民币升值谁将获益
·陶冬:不过分倒行逆施 美国永远可以发新债还
·人民时评:高污染风险行业小问题就是大事故
·打破房价不跌预期才最关键
·冯海宁:楼市调控既要“辟谣”更要“实效”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