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市场猜测升温 国际板规则或明年初亮相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12月02日 08: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蔡宗琦

  有关国际板的各种揣测近日再度升温,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证监会、央行等诸多部门高官表态,让市场预测国际板将成为吸引热钱流动的“池子”,通过IPO这一“阀门”弱化流动性的冲击。而对于最受关注的时间窗口,诸多市场人士推测明年初国际板相关游戏规则可能亮相,明年至后年间,随着筹备工作成熟推进,国际板有望正式落地。

  “池子”猜想

  “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推动国际板建设。”从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日前的这一表态开始,市场人士发挥想象力对国际板阐发了诸多揣测。伴随着其他重量级官员的表态,国际板似乎不仅仅只是传闻。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央行副行长马德伦的表态“对国际板乐见其成”,这也是来自央行的高级官员首次对国际板发表看法。联系到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将热钱引向池子的言论,市场不由得揣测容量巨大的国际板将是疏导热钱的好去处。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面对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的对策应该是“堵不如疏”:一方面,可以采取持续加息政策,对抗可能的流动性泛滥,迎战通胀预期与资产泡沫;另一方面,则应该加速股市扩容,通过IPO将市场过剩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借机实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IPO就像一个开关或者阀门。”董登新表示,与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不同,如果能通过政策引导让热钱通过一级市场进入上市公司手中,将把快进快出的游资性质转化为上市公司的周转资本,把过剩的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周小川提出‘池子论’,其实最担心的是热钱直接流入实体经济或者二级市场,否则当热钱迅速撤离时将对实体经济和股市造成巨大打击。”而通过IPO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有限售时间要求,难以随心所欲流出,而且热钱投资的股份即使未来解禁减持,进入上市公司实体中的资金已经难以抽出,顶多只会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影响,而这个影响的力度将远远小于资金直接流入二级市场再撤离造成的损失,减少资金流动的冲击力。

  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推出国际板,意味着资本市场的资金容纳能力大大提升。“加大了‘池子’的容量后方能让国际资金为我所用,而国际板的企业多是世界上的优质企业,对吸引游资有战略意义。”

  只待“发令枪”

  尽管监管层至今没有披露任何关于国际板交易规则的正式文件,并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国际板没有时间窗口”。但从诸多迹象来看,国际板并不会太遥远。

  有敏感的市场人士指出,姚刚在提及推动国际板建设时最新用词是“加紧研究”,而在今年6月份,姚刚曾表示由于国际板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到“绕不过去”的重大法律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两相对比,监管层的表述似乎更显急切”。

  上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胡汝银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也明确指出,目前国际板正在紧密准备之中,“个人预计一两年之内推出没问题”。但他同时强调,国际板的推出尚待条件成熟。

  而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12月1日在上海对媒体表示,希望国际板能够在明年推出,并透露相比一般公司,国际板企业上市审批程序将会简化。这一表述引发市场对国际板推出窗口的揣测。

  相比官方表述的谨慎,某知名投行的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相关的多套游戏规则其实早在今年初已制订完毕,并经过业界的多次论证,已经非常成熟。“如果一切顺利,按照计划应该在明年初正式公布。”该投行早已铆足了劲储备国际板资源。“就算国际板明天推出,我们也已经有丰富的项目符合国际板要求,并且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能够马上开工。”在他看来,国际板的推出万事俱备,只待政府的“发枪令”。

  而有市场人士认为,国际板将成为池子的推断使得国际板推出的时间有望提前。“美国量化宽松流动性泛滥,热钱囤积香港,除了货币工具外,中国政府急迫需要其他市场吸引热钱,反复论证的国际板正好符合需求。”

  难关何在

  何时才是推出国际板的时机?胡汝银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应包括相关规则成熟、市场认可和监管层认可。

  目前,国际板推出面临的制度已经多次论证,今年11月初上交所也表示国际板推出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在呼吁尽快推出国际板之余,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德地立人也认为,目前推出国际板可能遇到的障碍是“最后的技术性问题以及面对创新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决心”。

  眼下,市场中不少投资者担忧国际板的推出将导致市场大量扩容,引发二级市场的震荡。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华生2009年就指出,中国资本市场“要完成国际化,先行条件是市场化,通过市场化让A股非正常溢价消失”。而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再融资市场化以及股本扩展的市场化等诸多举措将使得中国市场和国际的溢价差距越来越小。

  对此,有专家指出,一年多来随着市场震荡,我国的资本市场中诸多蓝筹股溢价已经消失,招商银行、农行等代表性的大市值股票A股相对H股出现普遍折价,这样的现象在往年是难以想象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溢价的消失也意味着市场的成熟,资本市场定价已经日渐市场化,具备接受国际化的条件。

  当然,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难以一蹴而就。华生表示,未来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将面临挑战。作为全球化时代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可能长期封闭。因此,接纳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适时推出国际板,将会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估值标准、市场容量和监管理念都带来冲击和挑战。从更长远一点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即可自由兑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中国证券市场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尽管面临调整,但专家普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必须抓紧走向国际化。眼下国际一体化趋势发展迅速,中国对世界的依赖性正越来越大。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目标渐行渐近,资本市场国际化必然先行推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5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