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新股询价谁报高价就给谁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12月08日 07:59 金融投资报 
  “5万”、 “5.5万”、 “6万”……“10万一次、10万两次、10万三次,好,成交!”这是拍卖场上常听到的声音,出价最高者最后获得拍卖品,没什么悬念。

  最近在新股询价问题上,是非颇多,很多机构不知道是脑壳被门夹了,还是明目张胆地给承销商当托卖人情,给出的价格高得离谱。据WIND资讯最新统计,7月以来,基金为40只新股在询价时报出最高价,占比43%,而上半年仅有35%。富国基金询价表现最勇猛,独中8次最高价。如永利带业在今年5月招股时,上海海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给出每股28.50元的报价,这一价格与其最终12.90元的发行价相比,高出120.93%。可以说,机构在新股询价时 “哄抬股价”是新股最终定价虚高的重要原因,也给二级市场增添了不小的压力。

  由此,最近沪深交易所负责人都对此口诛笔伐。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基金公司应理性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提升新股定价能力,促进IPO的合理定价。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则直言看不懂:“很奇怪的基金公司80倍的市盈率可以接受,9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15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到那么高你怎么可接受的?”

  但是,不难看出,即使交易所负责人对机构哄抬新股询价有微词,但却无计可施。那好,我们就推荐一个草根办法,可不可以把拍卖价高者得的制度引到新股发行询价机制里,规定一个:价格报得最高前三名,以自报价认购不低于发行数量一定比例的新股,其它机构按最终确定价认购。这样一来,你再虚高报价,那好,你自己掏钱买自己报的价格,而且必须买。如此一来,机构在新股询价之时就肯定要理性得多了,即使像基金这样不是自己的钱,但你次次报天价,次次多花钱买新股,恐怕在行业里也混不下去了,人家10元买,你偏偏要20元买,明显是白痴嘛。

  本报记者 刘柯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