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引入制造业思维改造PE“正统”
■ 文 / 魏薇
对于外界给九鼎贴上的标签—“PE公敌”和“工厂模式”,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困惑中夹杂着激动,“我们不过是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说这话的人不了解九鼎。”
吴刚说话简短直接。和他一样,黄晓捷、蔡蕾、赵忠义等几位九鼎的创始合伙人,均来自国内的非投资机构,这与投资界的海归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聚到一起的理由很简单:想把事情做好。
就是这么几个有点理想、纯国产的嘎小子,狼奔虎突,带领九鼎实现了中国PE界“最有效率”的扩张:创立4年多,九鼎在全国各省市设立30多个办事机构,构建了最庞大的网络,公司员工数量接近300人,行业投资研究和服务团队占团队人数的2/3以上。
2011年上半年,九鼎投资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投资管理了正道九鼎、昆吾九鼎、夏启九鼎、商契九鼎、周原九鼎、九鼎医药等多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投资项目超过60个,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民营PE机构。
能够实现凶猛扩张,是因为九鼎打破了PE商业模式不可复制的瓶颈,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精英”模式的标准化、模块化之路,迅速超越了许多业界大佬,背后,吴刚们的生长逻辑到底是什么?
福特式革命:唯快不破
分析九鼎的可复制基因,创始之初的两个灵魂人物是关键。
现任九鼎总裁的黄晓捷,还在上学的时候就折腾小买卖,黄曾经做过保荐人培训班,这类培训班跟风者很多,他就不断创新,推出模考题、冲刺班等,构建了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始终保持领先优势,虽然这笔生意的盘子很小,但黄晓捷善于“无中生有”创造游戏规则的商业才能已经显山露水。
在黄折腾培训班的时候,吴刚也完成了从一个中专生到本科、研究生,再到投行、证监会的多级跳,“顺便”拿下注册会计师、律师证等职业资格。
两个人有一个彼此吸引的共同点:想象力极为丰富,不容易被框框套套限制住。
2008年,是公司战略形成的一个关键的节点。投资了金亚科技和吉峰农机之后,深圳创业板开张了。由于在管金融的部门工作过,敏锐的直觉告诉他们,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发展将超过8000家!如果要赚一、二级市场的差价,毛利非常高。但当时很多人觉得8000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尽管当时还是间孱弱的年轻公司,对市场的判断和野心让九鼎的合伙人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抉择:先跑马圈地,再去做精细化。发展早期,公司占的市场份额越大,就意味着可以控制的社会资源越多,就可以做得更大;如果小而美,但最终没有市场份额,一定很难成长为大型的企业。
规模化发展需要急速扩张。九鼎创立时的PE行业,一般的公司规模最大不过十几个人,从发现到调研投资,由一个人从头看到尾,考察一个项目几个月到1年并非稀罕事,吴刚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手工作坊”,也有人称之为“精英模式”。手工作坊虽然精细,但是不利于复制和扩张。
能否改变这样的局面?
吴刚发现,“手工作坊”适合做早期项目的投资,因为项目历史比较短,没有历史数据,只能天天和企业管理者泡,反复研究,所以花在企业身上的时间比较多。手工作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部分PE的项目主管都是精通投资而不一定精通行业,需要花很长时间熟悉行业。
九鼎的定位是投资中后期,pre-ipo项目居多,多年财务数据一目了然,黄晓捷后来总结,“当项目比较成熟时,就不需要行业专注,人人都能看得明白,这个时候适合大规模、系统性。”
规模化扩张需要标准化和专业分工,但这一向是制造行业的专利,类似的福特流水线模式在PE行业发酵,会生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小怪兽?
模块化生存
外界只看到九鼎后来在各个产业团队和流程上的专业分工,事实上,创立之初,吴刚便抛弃了投资公司所采用的合伙人各自带一帮人干活的山头制,每位合伙人变身企业高管,分别负责公司管理的一块职能,按照投前、投中、投后的分工划分职责,黄晓捷主要管融资,吴刚管风控,蔡蕾管项目开发,覃正宇管投资尽调团队,吴强负责投后管理,这些管理职能从2010年起,陆续形成项目委员会、投资委员会、融资委员会、投后事务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风控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避免个人决策风险的一次新尝试。
合伙人架构的建立,让公司开始真正向专业化分工发展。
发现项目阶段,九鼎模仿深创投与各地政府合作产业基金的做法,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了办事处并派驻专业人员,在国内PE中首次尝试用拉网筛查的办法,选出各地符合投资策略的目标企业。此举遭到很多非议,认为破坏了游戏规则,但吴刚认为,九鼎发现了许多PE忽略的空白地带,有一些优秀的公司藏匿在二、三线城市以下,九鼎的庞大网络将这些看不见的目标企业打捞了上来,威丝曼、郎姿这样的服装品牌就是深入三线城市的发现,“我们每年要看几百个项目。”吴刚说,正因为项目多,可选择的范围广,才不会像某些同行所言高价格抢市场。
发现好的项目后,由产业投资团队跟进调查、研究和判断。按照吴刚的说法:每个产业投资团队的头必须是业界牛人,对行业理解透彻,熟悉业界的企业家、专家,懂行业各种规则。以九鼎医药基金总经理禹勃为例,加盟九鼎投资之前,他曾任职国家医药局、海虹医药电子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等,熟悉企业、医药品种、研发机构等。以禹勃为核心,九鼎医药基金逐步搭建了近20人的医药专业投资团队,成员覆盖研发、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在禹勃的主导下,九鼎一口气投资了医药研发、制造、销售等多个领域的10多家企业,包括浙江万邦、湖南尔康等优秀公司。吴刚告诉《经理人》,产业团队内部的分工非常细,医药行业的每个细分行业都有专人追踪研究,“专业化程度越高,越能缩短考察和决策的时间成本。”
懂专业的人不一定懂投资,懂投资的人不一定懂专业,九鼎将各种优势的人才搭配在一起,吴刚称之为“模块”,面对不同要求的项目,可拆分可组合。依靠这样的方式,九鼎迅速在消费、农业、医药、先进制造、新兴产业内,复制了各自在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投资队伍。
尽职调查阶段的工作,九鼎则交给40多名原四大人员为主的财务审计团队,不假手第三方来完成这个工作,吴刚的考虑是,每年九鼎看项目的数量庞大,和小公司每年只看几个项目截然不同,用自己的审计团队,既高效又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调研。
专业分工协作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九鼎的投资效率。但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工厂化模式的确存在粗糙和忽略个人经验的风险。
正如黄晓捷的预言:先圈地、再精细,九鼎运营项目的模式,将从现在的分区域分行业调查过渡到更为精细化运营的产业基金,突出专业性,产业基金内部也要做流程分工管理。
复制人和章法
人和软性的标准是九鼎模式在复制扩张时最不可控的环节。九鼎试图通过培训来复制经验和优秀的员工,将人和经验固化为标准。
以投资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环投资决策模式为例。吴刚告诉《经理人》,“他们只看到我们投资企业,但是背后的章法并不了解。”九鼎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是被投企业的增长。举个例子,有的项目有很多并购的标的,有钱才能增长,所以上市后融资渠道很多,股权融资很多,债券融资也就打开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有大的增长。
第二是退出时间的远近、拟上市时间和锁定期长短。
第三是价格的高低。
这三点都是不能被完全量化的。吴刚说,三方面的条件组合在一起会有很多变化,“我们每次都会把增长、价格、上市结合起来考虑一个组合,哪个条件行、哪个条件不行,着眼点是不一样的,我们进去后做的增值服务也是不一样的。每个项目都有非常理性的框架支撑着。归根结底是为了丰厚的利润,但是主打的手段不同。”
比如入股过会失败的中国最大的家用桑拿设备生产经营企业桑乐金,目的是为了上市后尽快退出;而投资女装品牌郎姿,九鼎则看好其上市后的成长性,因为郎姿的经营者除了多品牌战略外,还计划一系列的并购,吴刚对他们的并购计划十分有信心,“原因是第一有经验,第二有钱,第三有决心,第四,做成规模效应后,设计、管理、系统、物流、可共用。中国本土女装行业的大企业很少,所以我比较看好郎姿。”
类似的投资经验,都会被写入九鼎的内部培训教材中。
其次是各个产业的经验与技能的培训,如医药投资的投资框架、财务基础知识;重点医药品种,比如OTC药、处方药、普药等,医疗企业部分的经验则包括医疗机构、行业格局、调查方式等,洋洋洒洒,非常详尽。
在培训方面,九鼎舍得花大钱,2011年上半年,员工培训的密度达到了每2周一次。九鼎还敢于放手给新员工锻炼,例如,新员工即可担任助理,参与项目实战。
吴刚相信,“九鼎人才的培养速度,肯定要比其他投资机构快。”有远见的公司会弯下腰打好基础。这也是九鼎成长基因里重要的一环。
尽管业内对九鼎模式毁誉参半,但一些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已经悄悄开始模仿九鼎的商业模式,做投前、投中(尽职调查等)、投后管理的流程分工。吴刚仍然对九鼎的成长保持着冷静的理智:没有所谓正统,只要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好的,如果方法不管用了,就换。
PE公敌九鼎:复制凶猛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荣科科技拟发不超1700万股 2月8日网上申购
·创业板市场开启两年多已融资近两千亿元
·八大基金公司新股改革建议:严厉处罚业绩造
·龙年A股融资规模或下降 整体有望低于6000亿
·吉视传媒拟发不超2.8亿股 2月10日网上申购
·中交建拟发16亿股募资50亿元 2月15日申购
·基金建言九大对策化解新股三高
·上市首日全流通 减持资金立专户
·创业板市场开启两年多已融资近两千亿元
·八大基金公司新股改革建议:严厉处罚业绩造
·龙年A股融资规模或下降 整体有望低于6000亿
·吉视传媒拟发不超2.8亿股 2月10日网上申购
·中交建拟发16亿股募资50亿元 2月15日申购
·基金建言九大对策化解新股三高
·上市首日全流通 减持资金立专户
·朗玛信息重新启动发行 2月8日实施申购
·高报价人情因素近三成 超半数基金将减少询价
·去年21只新股询价机构不足30家 券商报价最活
·基金建言九大对策化解新股三高
·询价机构高报价行为全息图首度解码
·新股发行改革期待八大制度创新
·基金为何愿出高价打新股
·朗玛信息重启IPO询价 下调估值区间
·高报价人情因素近三成 超半数基金将减少询价
·去年21只新股询价机构不足30家 券商报价最活
·基金建言九大对策化解新股三高
·询价机构高报价行为全息图首度解码
·新股发行改革期待八大制度创新
·基金为何愿出高价打新股
·朗玛信息重启IPO询价 下调估值区间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