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0月启动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就一直是市场热议的焦点。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我们回看创业板的发展历程,惊喜地看到: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逐渐走低,超募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资金使用效率日益提高,投资者回报与日俱增。
监管层、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创业板初期的“三高”体现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结构,更说明中国推出创业板拥有极高人气。只要新股发行体制、配套改革建设、超募资金使用监督等环节“多管齐下”,相信“三高”现象会随着发展而得到逐步纾解。
⊙记者 叶苗 ○编辑 梁伟
“三高”现象日趋缓解
让我们回到2009年,刚刚出生的创业板遭到最多的质疑就是“新股热”,具体而言就是“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这“三高”现象。相对于“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赞誉,市场对于热炒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更为在意。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当时市场的担忧,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平均超募129%,第二批平均超募209%,第三批平均超募248.5%。可以说,刚刚“呱呱落地”的创业板,其“响动”之大让大家都吃了一惊。如今,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后,“挤泡运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新股发行的热度逐渐冷却。据统计,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高达82.36倍,2010年10月29日降至65.27倍,2011年10月31日进一步降至42.38倍。创业板整体发行市盈率由2010年的52.88倍到今年上半年的43.13倍,特别是在2011年6月,整体发行市盈率为29.63倍,市场估值体系趋于理性。例如,在2011年6月上市的12家企业中,发行市盈率最高为49倍,最低为21倍,上市当日涨幅最高为46%,最低为-7%。
其次,市场关注的超募现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深交所最新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创业板超募资金额逐步下降。2010年全年,117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905.47亿元,其中超募资金617.55亿元,平均筹资净额7.74亿元;2011年,128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730.67亿元,其中超募资金418.5亿元,平均筹资净额5.71亿元。按季度来看,2011年一至四季度超募资金金额分别为224.88亿元、103.48亿元、59.25亿元、30.89亿元,总体呈下降趋势。
第三,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大为提高。深交所在《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初步分析》指出,截至2011年10月26日,创业板共有271家上市公司。这271家上市公司预计募集资金共663.6亿元,涉及募投项目809个,平均每家公司预计募集资金约2.4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有3个募投项目,平均每个募投项目需投入募集资金8203万元。2011年三季报显示,创业板共有700个募投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其中,已有34个募投项目按预计的规划完工。大部分公司将募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普遍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结构。与此同时,271家公司中,有鼎龙股份等5家公司预计内募集资金已按预计的规划使用完毕。
理性看待“三高”现象
当市场逐渐从焦虑中平和下来,回头审视创业板,我们对于“三高”现象就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正如一些业内人士说的,对待“三高”需要辩证看待,“三高”的背后是“人气高”。正因为有了超高的人气,才让A股的创业板没有重蹈多数创业板市场“无人问津”的覆辙。
“我们的创业板正处于起步初期,如果连最起码的人气都没有的话,那么很容易步某些海外市场创业板的后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说,中国香港地区的创业板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推出,当时市场缺乏足够的购买力,导致其低迷市道一直持续到今天,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就受到了制约。“而A股的创业板则呈现出了巨大的活力,能支撑扩张到几千家都没有问题。”
“早期市盈率、发行价和募集资金比较高,这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深交所创业板管理部副总监丁智慧表示,当时创业板作为新板块,大家都趋之若鹜。随着公司家数的增多,投资者趋于理性,三高现象已经得到了缓解。目前有些公司没有达到计划募集资金的现象都时有发生。超募的比例也大幅下降。“但是跟二级市场比较来看,市盈率还是有倒挂的现象,创业板发行的市盈率比二级市场市盈率还高,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除了专家学者和交易所人士,市场人士对于“三高”现象的看法也逐渐客观。作为私募界人士,上海富晶资产总经理王林认为,创业板的“三高”归根结底还是新股发得不够多,公司不愁卖导致的。“卖家都想卖得贵,那是天经地义。关键是买家和卖家要有一个平衡的市场。”王林说,市场应该形成“你可以漫天要价,我可以坐地还钱”的氛围,如果没有建立好“坐地还钱”的机制,那就会派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创业板初期受到热捧有其必然性。”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绍宇说,创业板启动之时供应较少,市场资金又较为充裕,导致了大家申购意愿高涨。但如果长期维持“三高”状态,也有负面影响,要及时加以引导,降下热度。“去年以来创业板下跌幅度较大,其实也说明市场已经在纠偏了。”
期待一:发行制度改革再探索
记者在对各方人士的采访中发现,市场各主体普遍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创业板“三高”的关键步骤,对于第三次发行体制改革都抱有较高的希望。一方面,市场期望在新股询价制度上进一步创新,例如探索“美式竞价”,使得机构投资者在询价中更趋理性;另一方面,市场盼望创业板的“源头活水”更为踊跃,这样才能彻底浇灭“虚火”。
“‘三高’的源头还是发行体制的问题。”丁智慧表示,新的发行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届时可能会有一些措施,主要可能是针对询价定价环节会有创新之举,其目的就在于抑制三高,使得投资更加趋于理性。
“目前创业板的询价技术还有漏洞,当前的荷兰式竞价容易抬高估值的标准,给各利益主体合谋提供了环境。” 董登新表示,从询价技术上说,可以将现行荷式竞价法改为美式竞价法,并以全体中标人的“加权平均中标价”作为网上统一申购价格,同时仍维持对询价对象中标人配售股份“三个月锁定期”的要求。
董登新表示,“美式竞价”作为全新的发行定价模式,是对网下高报价者的惩罚、对网下低报价者的奖赏,将大大提升网下询价对象的风险意识,并会有效鼓励网下询价更理性、更低调,这对新股供不应求的中国股市来说,有利于“做低”网下中标价,进而“做低”网上申购价格,并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消除IPO严重超募的现象。
除了询价技术,业内人士也希望能增加创业板的发行数量,从本质上改变创业板“供不应求”的格局。
“创业板的‘三高’,归根结底是发得太少了。”王林表示,如果创业板的公司能够放开来发,就没有“三高”了。但是这种所谓的“放开发”,是要讲规矩、讲规范地发,其目的是让供求关系平衡。“如果给市场的选择足够多的话,那么一个海普瑞的募资额度,发上几十家公司都够了,每家公司有个三五亿,对于创业型企业都是雪中送炭,好钢用在刀刃上。”王林说,“你上百亿的钱如果仅给了一家公司,那不是爱它,而是害它。”
专家表示,随着创业板的扩容,“三高”现象会自然消化,未来应该进一步扩大“源头活水”。有业内人士曾经提议,未来内地的创业板可以与香港创业板实行互动,“香港是有市场没货,而深圳是市场太小,货太多”,这种深港创业板互动可同时对香港创业板的发展有好处,两者可以互补。
期待二:配套制度全面跟进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加速市场扩容,尽快做大创业板和中小板;另一方面,尤其是要尽快推进资本市场其他配套制度的改革,不能总是停留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环节。”董登新表示,创业板“三高”看似就是新股发行制度问题,但如果总是纠缠在新股发行领域,则难免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
事实上这一点监管层也早有认识。去年11月份深交所推出了《创业板退市制度意见征求稿》,为进一步健全创业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创业板市场质量,促进创业板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更进一步说,“退出机制”也必然会影响到“进入机制”,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令创业板“三高”现象有了“后顾之忧”。
“退市看上去是一个退出机制,但它对于准入是有一定作用的。”丁智慧表示,创业板退市制度如果严格执行的话,会比主板退市更为顺畅,这对于进入来说也是一种推动。当然,退市制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必然会间接发挥作用。“有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才正常,准入我们也可以更宽容一些,让市场来决定,大浪淘沙,让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伟大企业就留存下来了。”
董登新则表示,光有创业板退市制度还不够,更需要严格执行的是主板退市制度。“主板退市制度现在形同虚设,一些垃圾股也有二三十倍的定价,这样的估值对于创业板是有比价效应的。”董登新表示,低端的垃圾股股价严重扭曲,给大家的暗示就是,股票再怎么垃圾也是可以炒的,这对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标准会有很大的冲击。另外,如果分红政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诚信建设跟不上,也都会推高打新股的估值。“只有在分红,诚信、治理等领域朝纵深推进,全面进行配套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创业板的问题。”
同时,市场人士也建言,要对承销商和保荐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券商还是要承担起询价机构的功能,目标就是促进买卖双方合理发现价格,这是它的职责,应该有问责机制对券商进行约束。” 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绍宇说。
市场人士皮海洲建议,还应降低承销商超募资金的提取比例。不仅如此,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保荐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一旦出现包装上市等问题,可没收保荐机构的保荐收入,并处以2倍以上的罚款;同时追究保荐机构与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另外,对于投资者的教育也不能放松。“要加强风险教育,让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监管机构不可能保证你每次投资都赚钱。”丁智慧表示。
期待三:强化监管超募资金
尽管有种种期待,但是“三高”现象的解决并不能一蹴而就。客观上,创业板上市公司从市场中已经融到了那么多的资金,如何让它们善加使用,更好地回报投资者,是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上市公司自身必须改进的环节。
据了解,针对创业板的监管体系已经日臻完善。目前,创业板市场已经建立了证监会、交易所、地方证监局的监管体系,在2011年,证监会推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核查的试点工作,强化了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作用,完善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别是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9月30日,八成以上的公司对全部或部分超募资金作出了使用安排。创业板公司已经使用了36.5%的计划内募集资金,其中等5家公司计划内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26.7%超募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其中6家公司超募资金已实际使用完毕,另有8家公司使用比例超过80%。在此期间,创业板没有发生因募集资金使用被公开谴责或通报批评的事件。
“资本市场20年来有很多教训,有些公司钱多了盲目扩张,不但打了水漂,还把公司发展拖入深渊。”丁智慧表示,深交所对于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一直在善加引导,“上市第一天我们就会提醒公司,管好钱,不能乱花。”
王林表示,既然超募一时半会不能解决,那么公司“你要勤奋一点,去收购兼并,多做一些行业整合的工作。一方面提升了行业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也壮大了自身,不要都去买楼买地。”
资料显示,截至2月上旬,创业板两年来发生大小并购交易共计125笔,并购总额43.8亿元,平均单笔并购金额超过3500万元,78%的交易为收购股权。实施并购交易最多的是爱尔眼科,先后实施16笔,累计交易金额3.2亿元,网点从上市前的19家增加到36家,实现了快速扩大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发展目标。总体来看,创业板公司实施并购绝大部分是为了发展和壮大主营业务,完善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开拓新市场和获取核心技术。专家表示,只要这样的势头持续下去,创业板的功能发挥就会越来越好,市场对于“三高”的诟病也会逐渐化解。
创业板新股热渐趋理性 发展中纾解三高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东风股份上演家族造富盛宴 近四年净利几无增
·上市银行今年资本缺口3000亿 再融资卷土重来
·日出东方闯关IPO存疑:突击分红买理财产品凸
·和邦股份招股书曝光海底捞家底 年净利近3亿
·深纺织A拟定增募资14.7亿 大股东欲认购3至6
·环旭电子中签率1.4635% 冻资476亿
·一嗨和神州争行业老大 上演IPO大战
·吉视传媒(601929):稳健进取的有线运营商
·上市银行今年资本缺口3000亿 再融资卷土重来
·日出东方闯关IPO存疑:突击分红买理财产品凸
·和邦股份招股书曝光海底捞家底 年净利近3亿
·深纺织A拟定增募资14.7亿 大股东欲认购3至6
·环旭电子中签率1.4635% 冻资476亿
·一嗨和神州争行业老大 上演IPO大战
·吉视传媒(601929):稳健进取的有线运营商
·从建议到强制:PE出资门槛或提至1000万
·吉视传媒发行价确定7元 发行市盈率为37.19倍
·江山化工定增方案涉险过关 募投项目遭质疑
·多数网民支持IPO不审
·证监会深化发行体制改革 改革行政审批制
·环旭电子中签率1.4635% 冻资476亿
·环旭电子吉视传媒双双公布中签率
·中国交建A股发行价区间5元-5.4元
·吉视传媒发行价确定7元 发行市盈率为37.19倍
·江山化工定增方案涉险过关 募投项目遭质疑
·多数网民支持IPO不审
·证监会深化发行体制改革 改革行政审批制
·环旭电子中签率1.4635% 冻资476亿
·环旭电子吉视传媒双双公布中签率
·中国交建A股发行价区间5元-5.4元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