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债危机久拖不决的当下,一些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开始希望赴欧投资,以获得珍贵的品牌、技术和市场渠道。
与中国制造业极为互补、对华技术输出最多且投资环境相对开放的德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昨日在“中德建交40周年企业座谈会”披露的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的潜力所在。
施明贤说,现在仅有约800家中国的企业在德国进行投资,但德国在中国进行投资的企业超过5000家。从金额上说,2010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就达到260亿欧元,而中国在德国的投资还不到10亿欧元,这样的不平衡应该予以进一步的解决。
然而,从现在鲜有成功的案例来说,要实现通过欧债危机获得赴欧投资突破的企业,还至少有理解外部政策以及修炼自身内功两方面的关卡需要突破。
欧洲人的矛盾心理
分析中德经济现状可以发现,两国近乎互补:中国需要的是技术,德国需要的是市场。德国的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其制造业优势主要体现的高端制造业,对中国来说正是非常需要的。
“去德国投资,首先法律很健全,我觉得它二元公司治理结构(监事会和董事会)很合理,地方政府非常直接的关心支持,员工素质高,工会强硬但比较文明。”曾经成功收购德国企业的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在谈到德国投资环境时表示。
在德国完成收购后,赶上金融危机,德国政府鼓励企业不要裁员,由企业发一半工资,剩下一半由政府来补贴。在2009年最困难的一年,德国政府一共补贴了这家被收购企业210万欧元,以当时的汇率来算,差不多是2000多万人民币。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评价说,这样的做法,是把中国投资的企业完全当做本土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这种观念,中国现在可能都还没有。“所以,德国的投资环境相对来讲确实是比较开放的,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其他的欧洲国家也这样就更好了。”他说。
但即便如此,中国企业面临的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民众心态与政策瓶颈,仍需很长时间去突破。
巴斯夫中国公司的代表伍德克一向以尖锐坦率著称。他坦诚地点出了中国企业在欧盟普遍面临的第一道心理障碍:很多人都把中国当成一个威胁。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的强大,更多的中国人到德国去,意味着欧洲自己的失业率可能会越来越高。
但事实上,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赴欧投资有三分之二都是私人投资,并不是如很多报道所言的国家主导的投资。但是比较大型的投资都是由国有企业去做的,这些投资一般涉及比较重要的领域,比如石油等资源行业。
“这些私人企业,只去找真正能够挣钱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先去东欧,直接进的就是欧洲最发达的国家,进的是德国市场、进的是英国市场。”伍德克说。
中资企业的自身问题
令很多中资企业不解的是,面对自己更高的出价和更诱人的条件,欧盟的很多企业仍然宁愿选择其他地区的收购方。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需要明白,一个成功的并购,钱并不能解决一切,还需先苦修内功。
中国进出口银行信贷审批委员会专职审批委员李福胜就曾经历过很多类似的案例。他认为,这些企业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收购意图是否真正具有大视野。他表示,在此类案例中,虽然中国的买家出资、报价可能是比较高的,但是从公司品牌的保持和管理连续性来看,还是卖给欧洲自己的公司为好。在这些欧盟公司看来,出售给中国可能带来很好的价格,但是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很好的价值。
李福胜分析说,这些企业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德国投资?“根据我们的经验,真正的答案是,如果我收购了它,我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世界老大,为了规模去做。”
其次,在发达国家投资经常遇到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劳工制度以及签证的问题,都是必须提前做好的功课。此外,价值观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需要善于吸取德国的价值观。以上这些问题,在与会人士看来,都是有志于进军欧洲的中资企业需要提高的地方。
中企如何突破欧洲壁垒:修身才能平天下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市场警告二季度GDP或破八
·部分先行指标企稳回升 经济反弹力度或偏弱
·汇丰:7月或仍下调存准率
·连续降息 地方银行称存款搬家效果渐显
·央行一个月内两次降息 百万贷款每月少还148
·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几成定局 创三年来最低水
·战略收储将降低国外对中国稀土依赖
·央行连续降息实体经济能否回暖
·部分先行指标企稳回升 经济反弹力度或偏弱
·汇丰:7月或仍下调存准率
·连续降息 地方银行称存款搬家效果渐显
·央行一个月内两次降息 百万贷款每月少还148
·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几成定局 创三年来最低水
·战略收储将降低国外对中国稀土依赖
·央行连续降息实体经济能否回暖
·要“开放” 更要“创造平等”
·“调结构”不能忘记的原则
·放水养鱼方解税收两难困局
·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几成定局 创三年来最低水
·汇丰称中国内地经济在二季度已见底
·国务院: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16%
·降息只解一时渴 结构调整当务急
·GDP能耗比确立下降16%目标
·“调结构”不能忘记的原则
·放水养鱼方解税收两难困局
·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几成定局 创三年来最低水
·汇丰称中国内地经济在二季度已见底
·国务院: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16%
·降息只解一时渴 结构调整当务急
·GDP能耗比确立下降16%目标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