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认为,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当以上调基准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政策发生突变或提前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明年初政策立场或转为“中性”,真正的“货币政策收紧”或要等到明年年中。
真正“转向”或与美国同步
货币政策“动态微调”的传闻和猜测使股市连续数日出现震荡,A股市场重现久违的“五连阴”格局。
在王庆看来,近期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的上涨或反映了“宽松货币政策”正在拉下帷幕,但不会发生政策突变,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或仍有相当长时间。
“现在的复苏很大程度上是刺激政策带动的,全球经济前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在通胀还没有成为风险的时候,决策者的政策突变是不符合逻辑的。”王庆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料可维持全年。
王庆指出,随着新增银行信贷正常化,明年初政策立场或转为“中性”。明年上半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更主动,下半年或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期基准利率在明年下半年或上涨25~50个基点,引领新的加息周期。
有趣的是,新的加息周期或与美国整体上保持同步。根据摩根大通的预计,美联储开始加息也要等到明年中期。
转向取决于CPI和出口数据
王庆指出,未来政策转向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变量,即CPI通胀数据和出口增速数据。未来CPI同比数据由 “负”转“正”,并超过2.5%,出口数据保持较高的单位数增长,将为政策收紧创造时机。
谈到最近房贷政策的收紧,王庆强调,过去多年的教训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稳定的政策环境对于房地产部门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房地产行业不太可能出现任何主要的政策变向。
汇丰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同样指出,鉴于目前内地增长主要靠基建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私人投资和出口仍有待复苏,目前维持房地产持续复苏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路线”,屈宏斌预测,年底之前决策层不会选择“退出”刺激经济政策,但明年可能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个基点,而加息将是最后的选择,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资金加速流入。
流动性不会消失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考虑到保证经济增长的需要、以及目前CPI通胀压力较小,短期内不会出现诸如贷款额度控制或加息之类的全面政策紧缩。但是,宏观政策正从极度扩张性转为适度宽松,对资产市场泡沫和未来不良贷款的担忧已经增加。她预计央行将增加对冲操作以减缓向银行体系输送流动性的速度,而监管部门将更加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另外也会采取措施来避免资产泡沫危害金融部门或社会的稳定。
在汪涛看来,虽然银行贷款将在未来几个月中放缓,但仍预计不良贷款将可能显著上升。因为通常当信贷在经济下滑期快速扩张时都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对于市场人士关注的流动性问题,汪涛表示,银行贷款总是集中于年初发放,而贷款的使用相对要更平稳些、并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已经发放的贷款将在未来几个月中继续支撑投资的增长。此外,由于经济中存在着延迟的溢出效应,流动性并不会就此消失。非国有部门的投资增长在近两个月开始抬头,而经济活动增加、前景改善、以及企业盈利预计将出现好转,都意味着通过自留利润进行的“自发性”投资将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