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的努力下,7月信贷数据是下来了,不过少的时候同样也没想到,才3000多亿。8月份,情形也不乐观。
看来很多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完美的事情只存在于想象和历史中:想象可以修改假设,历史可以修改结论,唯独眼下的事最不好搞。
上半年的数据争论,实际上是对下半年的政策的取向。7.37万亿,真的多吗?
我看,未必!
前两年,经济景气周期时,增长驱动力大部分靠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推动不过占比1/3。但在经济陷入低谷时,民间投资严重萎缩,要保持经济增长,必须用政府财政和准财政投资弥补。按照计算,8%的经济增长,基本需要17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去年14.8万亿,2007年11.7万亿),其中财政直接投入不过1万多亿,民间投资若能达到2007年就相当不错,所以银行贷款多增加5万亿-6万亿,有什么不正常?
另外,上半年银行信贷增长虽有7.37万亿,但其中票据融资大概占到2万多亿,票据本身有故意造大数字嫌疑,实际信贷可比口径增长大概也就5万多亿。
考虑全年,如果信贷额总数10万亿,票据可能高达3万亿,可比信贷增长估计在7万亿-8万亿。去年信贷总量是4.9万亿,今年不过多增2万亿-3万亿。如果考虑去年信贷压抑,人为造成年度信贷转移,可能真实的增长还没有这个数字高。即便是多出3万亿,能多大程度替代萎缩的民间投资呢?从这点上说,看起来天量的信贷其实并不多。
第二个层次,银行放这么多贷款,风险大吗?
肯定是比只放一半贷款时要大!问题是是否大得不可承受,造成不良资产大幅增加?从投资角度,经济见底时,进行投资收益较高,风险更为可控;而经济见顶时,反倒风险更大。只是,繁荣假象经常会欺骗我们的感觉。所以,我看不出来,2009年的银行贷款会比经济顶峰的2007年时候风险更大,或者会比2011年更大。
另外,银行虽然大幅放贷,但对于很多中型企业,不要说小企业了,仍然觉得贷款艰难,资金紧缺。一是,银行贷款都大部流向国有大企业了;二是,资金真的没有多到全面过剩的地步。
怎么能说银行贷款太多了呢。
因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控制银行贷款总量没有太多道理。应该做的事情是,管住贷款投向可能蕴藏的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与政府理不清楚关系,最后为财政收拾烂摊子。监管部门第一要务,就是彻查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审计署已经开始这个工作,令人欣慰。否则上一轮银行改革花了几万亿,做了N多尝试改革就会白努力了。第二,管住信贷,要尽量减少进入虚拟经济领域,避免不创造真实财富,只创造泡沫。
而至于投放多少,交给银行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