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结论
最近的政策收缩超出市场预期,并导致市场的下跌,一些观点认为通胀风险会导致政策持续收紧。对通胀的担忧主要来自前期的巨额货币投放,我们分析了货币投放与需求和物价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形成了如下结论:居民活期存款的高速增长暗示未来消费同比增速可能持续上升,到年底单月增速可能超过08 年的高点23.3%;
M1 增速回落暗示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可能在近期见顶;
国内和国际闲置产能的存在、以及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减少将使得物价的上涨不会过于猛烈;
PPI 同比增速可能在今年中期见顶,预计全年5.7%;CPI 同比增速可能持续上升,预计全年3.1%。
2010 年通胀风险仍然可控。之前的货币投放将促使需求持续增长(主要是消费需求,工业需求增速将有所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胀的风险。但是,由于国际国内过剩产能的存在,我们认为2010 年的通胀风险仍然可控。
政策“前紧后稳”防范长期通胀风险。虽然今年通胀风险仍然可控,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回升,闲置产能将逐渐减少;而如果货币政策不及时正常化,将导致总需求过度增长,从而增加长期通胀风险。因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必须正常化,不过既然是“正常化”,那么这种收缩就是有限度的,而非持续收缩,因此政策的节奏应当是“前紧后稳”。
政策收缩风险已有相当程度的释放。从目前政府对信贷的控制来看,预计1 季度信贷增量控制在3 万亿以下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这均衡信贷的目标能够初步实现。同时,这将使得货币供给增速大大降低,从而遏制住总需求失控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年内可能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次数不会很多,预计还有两次存款准备金调整,两次加息。而上半年至多加一次息,因此对于政策持续大力收缩的担忧可能并不必要。
国金证券:通胀风险可控 政策“前紧后稳”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备战通胀 需打通成本传导
·1月份PMI回落暴露两大问题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谨慎看待峰谷落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存疑 资产泡沫或继续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龚方雄:复苏阶段过热过紧都会伤害中国经济
·从“数据恐惧症”到“结构机会”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或早于市场预期
·1月份PMI回落暴露两大问题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谨慎看待峰谷落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存疑 资产泡沫或继续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龚方雄:复苏阶段过热过紧都会伤害中国经济
·从“数据恐惧症”到“结构机会”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或早于市场预期
·巴曙松:CPI超越2.25或加息
·东方证券:2010年1月份PMI分析
·全球经济复苏有赖中国改革
·申银万国:2010年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预测
·OECD:今年中国经济将两位数增长
·新华社分析报告:2010年出口不宜高估
·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低 调控或前紧后松
·李岱:调结构关键是有效增加总需求
·东方证券:2010年1月份PMI分析
·全球经济复苏有赖中国改革
·申银万国:2010年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预测
·OECD:今年中国经济将两位数增长
·新华社分析报告:2010年出口不宜高估
·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低 调控或前紧后松
·李岱:调结构关键是有效增加总需求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