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超常规”货币政策必将带来恶性通胀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4月13日 13:46     张茉楠 上海金融报 
  从历次金融危机的历史看,摆脱经济低迷,货币当局超常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逆势扩张,似乎更符合摆脱危机的需要。然而历次救市政策实施效果看,这种“以泡制泡”的超常规政策不仅不能根本拯救经济,反而造成更大的救市成本,最终只会阻碍经济复兴。

  凭借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和经济强权,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都严重触及货币发行的“底线”,甚至不惜动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开闸放水,然而流动性一旦释放出来,即使是美联储这样释放货币流动性的机构,也无力掌控。更可怕的是如果一方面通胀预期升高,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那么滞胀将在所难免。从全球危机史看,流动性政策并不是救助危机的有效工具,反而成为绑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元凶,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就是印证。大萧条时期,为了对抗通缩,美联储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另一方面下调联邦基金利率。1929-1933年,基础货币增加了20%。1929-1935年,商业票据利率从5.9%持续下降为0.8%。然而由于货币供应存在着内生性,虽然美联储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应,但从1929-1933年3月银行危机结束时,货币供应量M1下降幅度超过25%。美元升值后,大量资金寻求保值增值机会便投向房地产和股市,美国国内出现金融资产价格和数量的急剧膨胀,1934年后美国出现了超过10%的高通胀。

  1997年夏季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对日本经济造成打击。1999年2月,鉴于当时各大银行面临的经营危机,日银把短期金融市场(具体为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具体为无担保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诱导目标从0.5%降低到零,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所谓“零利率政策”。

  日本采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储备货币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基础货币供应量增速从此前10%以上升至20%以上。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在日本央行实行定量宽松政策的2001年3月-2006年3月间,其资产负债表对该国GDP的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但是,包括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现金及活期存款在内的M2+CD增速仍没有显著改善,挣扎于3.3%的平均增速,2003年后还长期落于3%以下。而融资需求负增长的局面则更持续了10年之久,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观。同期,日本陷入了所谓“增长型衰退”。也即一个经济体虽然成长,但产能利用率不足,存货却不断增加。产能惯性与存货增加,持续推动物价下跌,造成了通缩预期。从1990年到2002年,日本真实GDP增长了0.5万亿美元左右,而产能利用率却严重不足。在此10年间,工业开工率较上世纪80年代平均水平约低12%,而同期的工业制成品存货则高出近20%。此外,如果单纯从有效需求角度计算,日银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每年造成了日本-3%左右的负增长。

  美国对“经济自我主义”的金融政策一直游刃有余。长期以来,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因此美元本位制事实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对作为债务人的美国而言,通胀及货币贬值是秘密的债务消减计划。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使得美国制造通胀的代价可以由全世界分担。美国对外债务消失的途径有三个:一是美元贬值;二是美国对外存量资产增值;三是美国对外存量负债减值。事实上美国通过本币贬值已经在无形中大幅消减了本国的对外债务。自2002年起,美元开始了长达6年多的贬值,使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国资产严重缩水。2002-2006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1217亿美元,不到两年时间增长了1.36倍。与美国相似,英国央行资产规模也增加了近一倍,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也扩张了30%以上。美国大萧条时期,1931年-1933年,M0增长曾超过20%,但M1、和M2却出现短暂的反收缩。M0、M1与通胀的关系不及M2、M3紧密,因为货币定义越阔,越能反映整体经济的货币过剩,也就越能反映整体经济的物价上升(通胀)。事实上,当通胀滞后货币供应超过两年时,M2比M3更能表达通胀的程度。根据对货币政策时滞的经验判断,M2、M3增长都大约领先通胀16个月。近期国际石油价格、CRB综合期货指数以及美国股市的大幅反弹,都预示着新一轮全球通胀压力在积聚。特别是各国出于自身进出口贸易保护、货币安全和改善通缩等考虑,一味扩大财政赤字、放松银根,“以泡制泡”,那么从中长期看,势必引发全球更大规模的恶性通胀。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