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房地产被公认为暴利行业,中国的富豪当中相当一部分都出自房地产业。但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开发企业,获得的利益却大相径庭。基本的情况是,民营和外资开发企业,一般都是赚得钵满盆溢,而国有开发企业却未必能够取得这样的效益。
此前我们一直认为,央企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也是冲着暴利而去,并且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人脉关系、企业地位等,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优势,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北京及上海产权交易所显示,虽然截至目前已有11家央企公开挂牌转让旗下的房地产业务,然而,到交易截止日,却没有一个接盘者。
那么,为什么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务会没有接盘者呢?
相关专家认为,这可能和刚刚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前景不明朗,很多原本有意接盘的企业不得不选择暂时止步和观望。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最冠冕堂皇也最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的一个理由,毕竟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贸然接盘,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更何况有关方面将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的说法,也是不绝于耳。
但是,这是否是无人接盘最根本的理由呢?我看不是。因为,尽管此轮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十分严厉,且没有见底。但是,如果央企转让的地产业务有获利空间,我想,还是有企业愿意冒这个风险的。在上一轮调控中,尽管房价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当少数开发商因为资金周围不灵而被迫转让业务时,仍然出现了许多接盘者。
从目前商品房供应的现状看,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并没有因为房地产新政的出台而明显改变,供不应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也就是说,如果央企转让的业务不存在成本和利润严重倒挂的现象,是不可能没有一个接盘者的,也不可能一个冒险者也没有。
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些转让地产业务的央企,所转让资产要么是巨额亏损,要么是麻烦缠身。自然没有人敢去碰了。
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这些央企都陷入了严重亏损和麻烦缠身之中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的呢?
也许,我们不得不老生常谈,再次回到那个已经被无数次地提到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因为,对多数国有企业来说,在投资过程中都存在不计代价、不讲成本、不考虑后果的问题,不然,每年的审计结果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投资失误的问题,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央企勇当“地王”。
不仅如此,进军房地产市场的央企,除了不考虑投资的直接回报之外,更不考虑投资的间接回报。一些央企在拿地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土地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况下就贸然出手,结果,虽握有了“地权”,却因为拆迁等没有完成,拖了多少年也不能进行开发。如中石油旗下的公司北京都市圣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尽管2005年3月就耗资拿到了华龙大厦的开发用地,但至今没有能够完成开发任务。这样的资产,自然不会有人接盘了。其他一些有地产业务的央企,很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不仅如此,一些与其他投资者合作开发的央企,出现亏损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个中是否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呢?
可以肯定,去年以来产生的那些央企“地王”,如果转让手中的地产业务,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正是因为央企在进军房地产市场中的不计代价、不讲成本、不考虑后果,才直接导致央企难以象其他投资者那样获得丰厚的回报,才导致在转让地产业务过程中出现无人接盘的现象。
面对央企在转让地产业务中无人接盘的问题,除了从政策调控、市场转冷等方面寻找理由之外,是否更应当从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原因呢,从而对所有需要转让地产业务的央企,都进行一次严格的审计,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严重亏损和麻烦缠身的。
央企转让地产业务无人接盘是资产回报不明朗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中国定价权缺失 源于“制度硬伤”
·开发商死扛房价 楼市新政已呈“不进则退”之
·欧元暴跌连连 专家称人民币汇改“良机已至”
·新房产税开征 谁也不必太恐慌
·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
·工资集体协商为何踌躇不前?
·求解“两难宏观局面”需立足国内
·经济转型的基础
·开发商死扛房价 楼市新政已呈“不进则退”之
·欧元暴跌连连 专家称人民币汇改“良机已至”
·新房产税开征 谁也不必太恐慌
·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
·工资集体协商为何踌躇不前?
·求解“两难宏观局面”需立足国内
·经济转型的基础
·中国经济出路在于全面改革
·险资4月股票投资缩水近百亿元
·英国愿做中国企业全球化跳板
·强化对国际游资冲击监管正当其时
·开发商死扛房价 楼市新政已呈“不进则退”之
·欧元暴跌连连 专家称人民币汇改“良机已至”
·国税总局:限售股转让所征的个税人均近10万
·中国定价权缺失 源于“制度硬伤”
·险资4月股票投资缩水近百亿元
·英国愿做中国企业全球化跳板
·强化对国际游资冲击监管正当其时
·开发商死扛房价 楼市新政已呈“不进则退”之
·欧元暴跌连连 专家称人民币汇改“良机已至”
·国税总局:限售股转让所征的个税人均近10万
·中国定价权缺失 源于“制度硬伤”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