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压力测试不该矫枉过正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06日 10:14     陈波翀 上海证券报 
  A股市场7月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上证综指月涨幅为9.97%。但步入8月后,市场分歧加大,特别是银监会要求进行新一轮“压力测试”的传闻,直接触发了地产股的回落。昨天,地产股跌幅为2.17%,银行股的跌幅也接近2%。

  对于市场传闻的真假,暂不必着急去查究。倒是“压力测试”这一风险预警措施,笔者以为值得肯定。特别是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面临巨大的偿债风险,工业增加值急速下滑的背景下,监管层要求银行未雨绸缪,增强抵抗力,显然很有必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风险、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的调控风险,已成为眼下考验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三把利刃”。特别是今年4月“国十条”出台后,一系列抑制非理性住房需求的政策相继跟进,为信贷急剧放大后的投资、投机性需求拉响了警笛。在上一轮楼价在2007年10月见顶之后,2008年一季度银行便被要求进行针对房价下跌的大规模“压力测试”,现在,重提压力测试,似也能理解。

  只不过,毕竟事隔两年,这次若果真要推“压力测试”,那与前一次是有显著区别的。当时,银行“压力测试”模拟的场景,是楼价下跌30%。结果,并无什么出乎市场意料的东西,只是曾激起过少许“断供”的浪花。时至今日,楼价又大升了一个台阶,即便“压力测试”模拟的场景还是房价下跌30%,同时贷款利率上涨108个基点,而银行的不良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则将上升2.2个百分点。这也预示着,银行的税前利润将下跌20%。

  或许,正是这样的推算,催生了新一轮的测试要求。而有种估计是房价下跌的幅度以60%计算。这倒真有些出人意料。不妨看一下香港的数据。自1980年以来,香港大致经历了三次房价的下跌周期,每轮下跌幅度均在50%附近。如果说香港人多地少,不具备可比性,那么再来看看日本。楼价见顶后,日本房价跌幅一度接近60%。但是,日本显然也不具备可比性,毕竟两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全不同。可以看到的是,开发商往往是“以销定产”,楼价一下跌,销售进度自然受到影响,开发商拿地热情也大减。鉴于地方政府越来越倚重卖地收入,自然也不会在地价低迷的时候卖地。这样,新增土地供给减少,部分起到了缓解供过于求的矛盾,对房价止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从2007年开始的房价回落周期看,房价的下跌态势是先急跌,后平缓。一般初期跌幅在20%左右,再往后就很难继续往下跌了。

  由此不难看出,即便是楼价真的出现了历史大顶,预期在短期内下跌50%,还是不太现实的。更有可能的情况,或者是房价先跌20%,再随着成交的低迷,缓慢步入下跌通道,在3至5年之内,走完这一轮下跌周期。从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待售情况看,截至今年6月末,住宅待售面积为1.9亿平方米,若按2009年的销售面积,最乐观的估计,恐怕也要一年半左右才能完全消化。

  换句话说,当前的楼价较2007年高点,还有不少虚高,提高“压力测试”的下跌门槛,有其合理因素。但更应该看到,在中国独特国情下的市场环境里,房价短期内不太可能大幅下跌,更别提普遍出现30%以上的跌幅了。如此说来,大幅抬高标准的新一轮“压力测试”,就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毕竟,银行的安危,事关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一旦有任何超预期的因素,均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基于上述判断,笔者认为,“压力测试”可适当提高房价下跌门槛,但切不可把楼价下跌60%的极端情况,作为下一步政策取向的决策依据。不管是从保增长,还是调结构的角度,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理应持续坚决贯彻执行。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