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中国没理由跟进“数量宽松第二季”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3日 09:15 上海证券报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分化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中国不会跟随美国一起进入日本式通货紧缩周期中。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很可能会在一个温和通货膨胀区间运行。因此,美联储等主要央行宣布“无限期”延长低利率环境,并重启数量宽松,不见得就是中国货币政策重回宽松的理由。相反,中国有可能要下更大的功夫回收更多流动性。

  傅 勇

  对于越来越复杂的全球经济大环境,过去一段时间,笔者强调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将十分缓慢,并可能出现反复,对任何乐观预言都需要保持警惕;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部分脱钩于发达经济体,各国经济周期有所不同;三是发达经济体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会比市场预期来得晚,国内政策需要率先收紧。

  现在笔者想要补充的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上述分化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中国不会跟随美国一起进入日本式通货紧缩周期中。7月CPI上涨3.3%,创下2008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但分析一下3.3个百分点的涨幅,新涨价因素只占到了三分之一。随着翘尾效应的减弱,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望回调。

  近日,美国经济复苏渐显停滞迹象,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官方和私人机构,均下调了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美国上下今天最为担忧的是,经济会否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美联储最近一次声明,非但不再提及何时加息,反而决定终止退出数量宽松政策,承诺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现金,重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高盛将美联储的这一转向称为“数量宽松第二季”,并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美联储会购买至少1万亿美元的国债。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情景与美国大相径庭。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甚至出现过热迹象,二季度以来的降温是政策退出的结果。最新的7月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还在进一步放缓,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也有所下降,笔者以为,这种放缓更像是软着陆,硬着陆的风险不大,经济回落的速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因为政策面还有相当多的措施可供选择,这些措施能对冲经济下滑的量能。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并不是孤立的。新兴经济体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有了更好的表现。伴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的快速回升,绝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央行已经上调了利率。就中国而言,除了没有加息,货币当局几乎启用了其他各种手段逐步退出刺激政策,甚至还重启汇率改革。此外,中央财政的刺激力度明显减弱,并着力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

  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很可能会在一个温和通货膨胀区间运行。首先,极端天气此起彼伏,不仅影响国内物价,国际小麦等大宗商品价格近来也出现明显上升。俄罗斯日前已下令禁止本国小麦的出口。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大量投放的货币最终将影响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会马上带来物价上升,但通常经过6个月左右时间的调整后,将对物价带来上升压力。最后,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一个是猪肉价格,猪肉占到CPI权重的10%。因前期肉价一直比较低迷,以至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下降,未来一段时期,猪肉供给看来会相对紧张。另一个是劳动力价格。今年以来,用工成本上升明显加快,这不会只是暂时现象。

  在实体经济方面,中国经济有可能结束三十年来平均10%以上的高增长,但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不少人注意到,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些因素,正在出现一些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与日本曾经历过的情形很有相似之处。比如,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等等。但今天的中国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日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仍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只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十分之一,但当日本在结束高速增长时期之前,人均GDP已达到美国人均GDP的60%左右。

  无疑,未来的全球宏观政策将明显分化。在主权债务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高负债国的财政刺激无以为继。英国等一些发达经济体将被迫转入紧缩期,小布什政府推行的减税措施也即将到期。财政刺激的被迫退出,会让本已羸弱的经济复苏势头雪上加霜。相比之下,扶持经济复苏的任务主要落在了央行身上。在未来一段时间,世人很可能会看到,财政政策逐步收紧,而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当前,通货紧缩论调正在占据着越来越大的舆论阵地,央行执行宽松的政策顺理成章。

  虽然发达经济体这种“紧财政、松货币”政策搭配的效果值得怀疑,但却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带来更多的紧缩要求。发达经济体私人部门活力不足,如果政府花钱也变得小心翼翼了,那央行投放出去的货币也就难以真正进入实体经济拉动增长。这些流动性有可能流向大宗商品市场,或进入新兴经济体寻找更多的盈利机会。

  由此,在货币政策上,或许会看到这样一种循环,即发达国家央行持续宽松,而新兴经济体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压力却在不断加大。这一循环,是否可以视作是对所谓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纠正,还不得而知。在这一体系中,贸易盈余国家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从而实现资金向发达经济体的回流。而现在,发达经济体央行决定继续实行宽松政策,而新兴经济体迫于通胀压力,将不得不回收流动性,包括从发达经济体流入的流动性。从这个角度说,美联储等主要央行宣布“无限期”延长低利率环境,并重启数量宽松,不见得就是中国货币政策重回宽松的理由。相反,中国央行有可能要下更大的功夫回收更多的流动性。这种反差并不奇怪。差不多从去年8月开始,中国的宏观刺激政策就已开始逐渐退出。事实证明,更多地从本国因素考量并制定相关政策,是富有成效的。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金融研究人士)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