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利率过低易导致经济不稳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09日 09:57     张敬国 上海证券报 
  利率调节经济有三种渠道:一是利率总水平高低影响资金供求,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二是利率档次和结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作为分配手段调节存款人、金融机构、贷款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利率水平过低是利率政策过于宽松的表现。

  利率过低是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货币信贷政策主要靠贷款额度分配调节经济。利率水平较低实际上是居民补贴银行、银行补贴企业(银行还通过核销不良贷款更多地补贴企业)而企业效益低下的一种经济方式的反映。

  随着改革开放推进,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及国有银行开始全面改制,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开始从直接的信贷调控向间接的货币总量和利率调控转变。而中性的货币政策(既不刺激经济扩张也不造成经济紧缩)是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

  一般来讲,中性的利率水平相当于名义GDP增长率。中国2003年以来年均GDP增长11%。如果实行中性的利率政策,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至少为3%-5%,1年期贷款实际利率至少为5%-8%。然而,2003年以来,货币政策偏松,利率水平过低,致使经济运行经济波动过大。

  比如,2003-2007年在低利率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此五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11.7%,超过近30年GDP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加大,CPI迅速上升到8%,房地产价格年均上涨20%,上证指数从1500点暴涨到6000多点。

  同期中国利率水平极低,即使参照最低的通货膨胀指标CPI涨幅计算,存款真实利率平均也仅为0.3%,贷款真实利率平均为3%。而2003-2007年中国经济透支式的高增长带来后患是明显的,使未来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压缩。

  而在2009年到2010年1季度,低利率还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在2009年信贷跳增10万亿的同时,存贷款利率则在大幅度下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30%,按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5.94%打7折计算仅为4.1%。这个贷款利率水平,创造下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低贷款利率纪录。

  又如,低利率在加剧了通胀、资产泡沫后,行政部门不得以进行行政调控,而相关措施的推出,更加大了经济波动。从2005-2007年透支式的高增长以及2008年上半年通胀压力爆发、CPI涨幅超过8%的情况看,金融当局被迫实施了严格的信贷额度管制,以遏制经济扩张。

  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一下子造成了企业资金骤然吃紧。哪知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增速突然坠落,宏观政策再次出现大转弯。到2010年1季度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到几近失控,又再次迫使相关部门出台市场冻结手段,以致经济增速再次下滑。

  利率过低促使金融市场投资短期化

  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诸多两难局面,其政策取向对于经济走势至关重要。

  一种情景是维持利率低水平。对于二季度推行的限制政策,从三季度略微放松逐步过渡到四季度大幅放松,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实际上就是重启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政策,只不过程度和提法有所不同。

  另一种情景是放松行政管制,大力推行政府减税、减少垄断,同时提高利率使之趋于中性水平,即用市场化的中性政策(改变其偏松状态)替代行政化的紧缩政策。

  从历史上看,利率水平趋于中性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渠道。当前如果通过主动渠道实现利率中性或接近中性,同时政府减税、减少垄断,这将给中国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铺垫良好的宏观基础。而金融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下,投资者主要考虑的将是投资标的价值,这会减少对调控政策的猜疑。

  不过,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明显带有博傻色彩。判断最终结果并不困难,关键是既要参与泡沫,又要抢先在泡沫破裂前跑出来。在判断买卖时机上,分析经济自主周期固然重要,但由于行政干预频率高、手段多、影响大,判断政府行为比判断经济内生趋势更重要。

  多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缺少长期投资安排,这和低利率政策有关。展望十二五,如果利率继续处于过低水平,人民币汇率又是持续升值,行政干预不见减少,那么对于投资策略安排来说,仍将会摒弃长线投资而热衷于短线操作。这既是市场的不幸,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