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
●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开发保护并重
记者:记得前不久你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60周年之际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既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节约保护水资源,治淮思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水和谐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吗?
陈雷: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沿淮儿女60年的拼搏和努力中,淮河正逐渐变成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变成一条人水和谐的河流。淮河治理,是新中国河流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缩影,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利取得重大成就的缩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水和谐,不仅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未来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长期目标。
记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在世界居第125位。在一个水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度,作为水利部长,你怎么考虑新时期我国的治水思路?
陈雷:“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和水资源贫乏的水情,不断丰富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具体说,“十一五”期间,进一步确立了七大江河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
我们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民生水利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鲜明特点。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水利有什么突破?
陈雷:比如防汛抗旱。“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我们成功抵御了2006年川渝百年未遇的旱情、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的干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有效应对超强台风的袭击,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妥善化解了唐家山105处堰塞湖风险,及时抢修玉树震损水电工程,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和白龙江淤堵疏通任务。还有重点工程建设,5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水库及重点小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5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累计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
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应在哪些重点领域、哪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呢?
陈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一方面,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其次,必须把握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再次,必须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各项制度管理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各级财政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将有明显提高。
记者:“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有哪些主要目标呢?
陈雷:今后5年水利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到0.7%以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全国干旱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到1.1%以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水利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必须显著,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要不断增强。另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取得突破,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初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总之,要全面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的重大部署,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水利部部长:十一五期间洪涝干旱灾情历史罕见
查看评论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谢国忠:最后的机会
·人民日报:央行加息靴子为何意外落下
·新闻分析:央行年内二度加息传递哪些信号
·中国高速公路被疑超前浪费 多名专家向中央写
·35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京沪穗深居
·中国央行:2011年把稳定价格
·顺差巨变再引热钱忧虑
·央行年底加息直指明年物价 恐吸引海外游资进
·人民日报:央行加息靴子为何意外落下
·新闻分析:央行年内二度加息传递哪些信号
·中国高速公路被疑超前浪费 多名专家向中央写
·35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京沪穗深居
·中国央行:2011年把稳定价格
·顺差巨变再引热钱忧虑
·央行年底加息直指明年物价 恐吸引海外游资进
·“同工同酬”16年无细则 《工资条例》今年难
·发达经济体受困三道“坎”
·外松内紧中回归均衡增长
·城市化质量决定中国未来高度
·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继续崛起”
·中部六大城市群撑起中国经济“腰板”
·跨年度的焦灼
·35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京沪穗深居
·发达经济体受困三道“坎”
·外松内紧中回归均衡增长
·城市化质量决定中国未来高度
·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继续崛起”
·中部六大城市群撑起中国经济“腰板”
·跨年度的焦灼
·35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京沪穗深居
焦点事件